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齐齐哈尔
搜 索
多在提高秸秆利用率上做文章——齐齐哈尔市全面禁止秸秆露天焚烧
2018-09-27 14:46:00 来源:东北网-齐齐哈尔日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东北网9月27日讯 在若干年前,秸秆是上好的牲口饲料,也是生活必需的燃料,为何现在变成了累赘?很明显,农民舍得将其一把火烧掉,或是因为完全没有利用价值,或是在运输和储存上得不偿失。烧与不烧之间,涉及到的是农民的经济利益。假如能把对焚烧秸秆的强硬“灭火”,通过政府的疏导变成可利用资源、产生效益,这把火灭起来就会容易很多。

  秸秆是大自然馈赠的礼物,只要利用得当,秸秆就是重要的生物质资源:粉碎还田,可以有效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地力,这是保护黑土地最好的办法;压成颗粒、块状和棒状等成型燃料,是优质、清洁的生物质能;与玉米一起制成青贮饲料,可以有效提升牛羊的瘦肉率、产奶量。秸秆粉碎处理后,还能发电、做工业原料、食用菌基料等,用处实在太多了。

  既然秸秆是宝,那么深挖秸秆价值就是各级政府不容回避的一个课题,如何突破秸秆综合利用瓶颈,事关增加农民收入、事关减少空气污染。所以,与其大费周章地对农民烧秸秆围追堵截、指责埋怨,不如多在提高秸秆利用率上想办法、做文章。

  变废为宝,离不开政府与市场两只手协同发力,特别是发挥专业化组织和企业的作用。比如,我市为实现秸秆禁烧目标,坚持“禁”字当头的同时,疏堵结合,多措并举,综合施治。以用促禁,实施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围绕秸秆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原料化、基料化等“五化”利用,谋项目、布产业,促进秸秆综合利用向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方向发展,进一步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

  “与其说秸秆是造成农村环境污染的‘潘多拉魔盒’,倒不如讲它们是变废为宝的‘土黄金’。”从科学本质看,秸秆其实也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露天煤海”。在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禁烧的同时,还不妨多花心思探寻秸秆开发利用新途径。记者走访时发现,全市通过龙江县国能生物质发电等热电联产项目、甘南蓝天等生物质天燃气、富裕启迪桑德等秸秆应用企业,燃料化利用秸秆达到341万吨。未来,讷河市秸秆能源小镇综合利用、甘南县生物质热电联产、依安县辰阳生物质发电、富裕县启迪桑德等9个在建项目达产后,可新增秸秆处理能力135万吨。

  如今,在我市多个地区,一系列低成本高效益的秸秆回收、加工、再使用等“绿色工业链条”的形成,使得昔日让人劳心费力的秸秆变成了今日的“绿色聚宝盆”。

  小小秸秆,映照着大问题。古人云,“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经验和成效告诉我们,只有建立起常态化机制,做到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人监督,才能激发干部群众活力,进而增强凝聚力、战斗力,真正推动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相信在这种常态化机制的保障下,我市秸秆禁烧工作会事半功倍、越来越“轻松”。

责任编辑:张广义

【专题】有效解决秸秆露天焚烧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