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0月28日讯 企业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年初以来,我市举办了多场招聘会,应聘者不少,但是一些企业,还是很难招到相匹配的人才。尤其是小企业,因为起步规模小,对员工要求又高,所以即使高薪也很难招到合适的人才。
企业“月薪万元”,应聘者寥寥
王唯是创意迅达企业人力资源部负责人,最近公司发布了一则“月薪万元”的招聘启事,然而应聘者寥寥无几,最重要的是,仅有的几个前来应聘的人员,个人能力水平和薪资相差甚远。
王唯说,最近他承接了一个冰雪景观设计的项目,活儿是揽来了,但是没人能干。“满大庆划拉人,做设计的是不少,但是能做冰雪景观设计的一个没找到。平时我们公司关于设计的工作量就不小,一直也没找到得心应手的人,这次正好拿下了这个大活儿,想着招个有实力的。”
王唯虽然发出了“月薪万元”的招聘启事,但是几天过去了,前来应聘的只有几个人,而且能力和薪资严重不匹配。
给出高薪,但是却没人敢接,这样的事儿在企业中常见。
近几年,大庆市一家健康体检中心的人才缺口也越来越大。
王玉凯是这家医院的营销总监,他的朋友圈经常会蹦出这样一行字:“求才若渴,感谢举荐”,然后附上几张用工需求表。记者发现,从管理层,到专业人才,再到收银员,几乎每个岗位都缺人,而且在“人数”一栏,大多岗位都写着“若干”。王玉凯说,这个用工启事他总发,但是管理层和专业人才这块儿,很难招到合适的人。
记者调查发现,如今的企业招工难不是季节性的,也不是只缺少农民工,它在时间上具有持续性;在工种上也从普通工人、技术工人蔓延到管理层及专业人才。
初创企业对求职者缺乏吸引力
李琦是大庆师范的毕业生。毕业也有一年了,简历投出去了很多,但是直到现在也没有找到满意的工作。
“人家相中我的,我又没有相中人家。我相中的,人家又没相中我。”李琦说,市里举办的大大小小的招聘会,他也没少去,他对工资要求不高,但是对企业规模、管理水平要求比较高。“招聘企业大多是十几人、几十人的企业,规模太小了。”李琦说,他希望企业规模大一点,这样管理更规范更有保障,在企业也能得到更好的锻炼和发展。
采访中记者发现,很多求职者,尤其是刚毕业的大学生,都有李琦一样的想法。
刚起步的企业,对一些求职者来说,缺乏吸引力。
求职者对小企业不屑,企业对求职者的要求也丝毫没有降低。在58同城、赶集网等网站,记者发现,大庆很多中小企业在招聘时,都要求“有工作经验”,甚至还有的明确要求在同岗位工作经验要超过几年,并且需要取得一些成绩。
供需双方都应转变观念,提高竞争力
初创企业难招合适人才,不少毕业生又面临求职难,东北石油大学就业处相关负责人建议,双方都应该转变观念。“如果去大企业,不可能很快独当一面。初创企业稳定性或许差一些,但锻炼的机会多,发展空间大。”
另外,用工企业也应顺应时代的变化,不断调整策略。一方面要不断提高就业环境,另外还要考虑如何招到人、怎么留住人并“利用”好人。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一面,只不过不是所有人都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位置,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将正确的人放在正确的位置,将员工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是解决企业缺人的一个关键方法。
求职者方面,有一技之长的求职者从来不乏就业机会。许多年轻求职者在未有相对明确的职业规划时,匆匆进入求职市场,以至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找到工作后也有很多不满,频繁跳槽。对于求职者来说,提升自身技能、转变就业观念是当务之急。在正式进入就业市场之前,求职者应提前做好准备,完善自身能力,提升综合竞争力。
此外,建议相关部门在更多的初创企业中,设立毕业生见习基地,帮助企业培养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