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1月1日讯(记者 郑通 印蕾)1日,政协哈尔滨市委员会召开加强外国驻哈领事馆旧址保护建立外侨博物馆协商座谈会,会上公布了对哈尔滨市现存领事馆旧址的调研情况。目前,冰城现存17处领事馆旧址普遍年久失修,建议对现存领事馆旧址进行抢救式维修,利用现存建筑建立哈尔滨外侨博物馆,推进哈市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哈市现存17处领事馆旧址
1905年开埠以来,哈尔滨作为通向远东地区的重要门户城市,曾侨居了三十几个国家的二十万侨民,先后有二十余个国家在哈尔滨设立领事馆,形成了多个领事馆建筑,更形成了哈尔滨极具特色的建筑艺术标本。为有效保护好城市中现存的领事馆,今年3月,市政协建立外侨博物馆调研组调研报告显示,现存的17处外国驻哈领事馆旧址分布在南岗区15处,道里区2处。其中现用于商用的5处;由单位使用的有9处;民用和闲置的有3处。
普遍年久失修
政协委员调研发现,对现存领事馆旧址的历史价值宣传不到位。走访中,委员们看到每座领事馆旧址建筑都有一个标志牌,但无论是从这座建筑内历史沿革还是相关内容都不够详细,应当进一步挖掘整理再现,让更多的人了解老建筑的历史和魅力。同时,现存的领事馆旧址普遍年久失修。领事馆旧址的使用单位虽然有一定的保护意识,但因建筑普遍已有百年历史,历经沧桑巨变,上下水管道、电器线路年久失修,安全隐患随处可见,消防设施、亮化工程都有待进一步加强。
此外,领事馆旧址保护需要专项维修资金和专业团队。现存的领事馆旧址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但这些老建筑的修缮、保护工作没有专项资金,也没有专业的维修维护团队,因产权单位不同,日常的维修维护都是使用单位自己负责并承担费用。
对领事馆旧址进行抢救式维修保护
调研组建议,对现存领事馆旧址进行抢救式维修保护。应立即呼吁并引起有关部门重视,采取果决行动,进行抢救式维修保护。按照《文物保护法》相关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文物保护事业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并应在有关文物专家指导下进行修缮保护。
同时,建议建立哈尔滨外侨博物馆,可利用现有的展馆,进行资源整合,使之发挥促进文化交流的桥梁纽带作用;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作用;促进哈尔滨对外交流合作的平台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