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大庆
搜 索
大庆青少年近视不容忽视 小学就开始出现问题
2018-11-13 08:50:28 来源:大庆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东北网11月13日讯 家里孩子说看不清黑板,于是去医院检查,大夫说,近视了,左眼二百二,右眼二百五,得配镜。

  小学二年级就近视了?你问。

  都这样,大夫让你往身后看,后面排着的、门外等着的,好几个孩子。于是你释然了,大家都这样。

  生活中随处可见戴眼镜的人,在100年前是不可想象的。当时戴得比较多的是大学里的教授,可那时全中国也没有几所大学。

  仅仅在50年前,到处都是戴眼镜的人也是难以想象的。相关人群还是主要集中在教育机构里,包括一部分政府机关。还属于极少数。

  到了30年前,高中生戴眼镜已经很普遍了,我所在的省重点中学,熬到高三,班里只剩下四个同学不戴眼镜;但在小学生里,戴眼镜还是极个别现象。

  而现在,眼镜却在小学生中普遍地存在着,大家已经见惯不怪、习以为常了。

  有统计数据为证:世界卫生组织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达6亿,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另据国家卫生健康委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小学生近视比例已达45.7%,初中生近视比例为74.4%,高中生近视比例为83.3%。就是说,小学生,两个有一个近视;初中生,四个有三个近视;高中生,五个有四个近视。

  “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

  这样的句式你用没用过?

  上网搜一下:

  “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环境”“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质量”;在民间,更有“某某是老太太眼珠子、心头肉”之类的表述……

  人们用眼睛来比喻特别珍贵的东西,比喻需要小心呵护的东西。

  钻石珍贵吧?但没有人说“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钻石”,与眼睛相比,钻石不够珍贵。

  为什么?

  因为眼睛是我们了解世界最重要的窗口,而且每人只有一双,不可再生、不可转让、不可购买。科技发展到今天,连心脏都可以更换,但眼睛不能,它只可以局部修复,比如换角膜,却没有办法整体更换,比如移植整只眼球。

  如此珍贵的眼睛,却从小学就开始出现问题,而且不仅仅是大面积,可以说是整体性的问题,为什么?

  不能不说,与教育普及和课业压力过重有关。

  100年以前,只有少数人家的孩子会读书;50年以前,义务教育开始普及,到现在基本全覆盖。普遍的从幼年起的读书行为,加上越来越重的课业,从两个方面影响孩子的视力:一方面是长时间近距离读书造成用眼疲劳,另一方面是孩子看远方包括在阳光下活动的时间减少,不利于眼疲劳的缓解。而电视、电脑的出现、普及,尤其是进入二十一世纪,智能手机的普及,屏读时代到来,孩子们即使是游戏,也起不到恢复眼健康的作用,甚至在加重眼疲劳。因此,孩子的眼睛迅速因过劳而视力受损,不得不早早戴上眼镜。

  孩子不能不读书,让孩子彻底离开屏幕(电视、电脑、手机)也不太可能,那么,是不是这种整体性的视力受损趋势不可扭转呢?

  当然不是。

  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戴眼镜,还有一半以上的小学生视力没有受损,即使是课业最重的高中生,也有五分之一的学生视力没有问题。清华北大这样学霸聚集的学校,也不是百分之百的“眼镜大学”,这就说明,读书学习与视力受损有相关性,无必然性。

  破除了这个心理魔障,剩下的就是如何做的问题了。这个需要教育管理者、学校、学生、家长方方面面共同努力,上述诸方面,详见本期报道。

  作为孩子们的家长,我们需要从两个方面做好:一个是主动控制疲劳,一个有意恢复健康。

  主动控制,就是对孩子学习、上网、玩手机行为进行管理,及时提醒休息或有意识地向远方看,调节视力;

  有意恢复,就是有意识地制造让孩子去外面玩儿的时间和机会,让孩子脱离屏幕,在阳光下活动、游戏。

  人在阳光下活动,眼睛会在各种远中近景之间自然切换,有利于局部过劳的肌肉与器官恢复正常。

  然而因为学习、因为父母工作等方面原因,我们的孩子在阳光下的时间很少:早上匆匆到校,从家门到校门,在阳光下走几百米到上千米的距离吧,然后就进入教室,然后课间10分钟,从楼上跑下来就差不多了,能有几分钟在阳光下?然后是间操时间,这个是完全的阳光下的时间;

  然后是中午放学、吃饭、午睡、下午上学,下午可能有体育课、体活课,然后就是放学回家写作业,上各种兴趣班、补习班,满打满算,孩子在阳光下的时间,一天最多三四个小时,最少也就一个小时左右。

  人类从在草原、森林中的游荡状态(似类人猿),到农耕定居到现在,也就一万两千年左右的时间。在生物进化的漫长历史中,一万年仅仅算是一瞬间。生物体要想发生实质性的改变,至少需要十万年以上的时间跨度。

  也就是说,我们今天的身体状态与一万两千年前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变化,我们的身体器官机能更适应阳光下的种种活动,而不是坐在室内读书写字。

  人的各个器官适应阳光,就像鱼儿适应水一样自然而然。而长时间坐在室内读书学习,反倒需要后天培养训练学习。强制孩子用大量的时间在室内学习,可以说是违逆人类天性的。

  然而生存压力之下,我们不可能让孩子放下书本,到大自然中疯玩。目前的当务之急,是从教育管理者到教师到家长到孩子各个层面,把保护视力的意识与行为“习以为常”,从有意训练到养成肌肉记忆,从而彻底扭转青少年视力大范围受损的现状。

  本期报道,从青少年视力受损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方方面面正在进行的努力,采取的措施,收到的效果,先进的经验等诸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梳理与呈现,希望对保护青少年视力有所推动。

责任编辑:姜继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