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秸秆还能这么用?黑龙江用TA成功修复黑土地侵蚀沟
2018-11-27 11:18:00 来源:东北网  作者:孙佳岩 霍枭涵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东北网11月27日讯 (孙佳岩 记者霍枭涵) “的确是有脚踏实地的感觉,这秸秆方砖很实啊。”23日,在绥化红光农场一条正在施工的侵蚀沟复垦项目现场,黑龙江省自然资源厅驻农垦总局国土资源局正在此处举办垦区侵蚀沟综合治理观摩研讨会,参会人员纷纷走进沟内,亲身感受用秸秆填充后的沟底实度,对脚下的秸秆方砖产生了兴趣。

  观摩现场。省自然资源厅提供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教授张兴义向大家介绍,“我们经过多次实验最终选定将秸秆进行大小适中的方形打捆,结合木桩铺设于沟底,上面覆盖土方填充的方式,在确保密实度的前提下,即适于摆放,又适于施工,应用以来效果非常好”。

  “这一条是三年前的项目,从断层我们可以看到秸秆没有发生变化,实践证明我们的方法是正确的,是可行的。其实在1999年我们在水利治理方面就运用过类似的方法,这种方法修复的土地使用二十年不成问题。”张兴义说:“但一定要做好秸秆下面的暗管排水,这是项目成功的关键”。

  据了解,侵蚀沟是线形伸展的槽形凹地,不仅会破坏黑土层,蚕食耕地,降低土地利用率,增大机械作业难度,还会造成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水、旱灾频发,降低粮食产量,对耕地有着严重程度的破坏。由于高垦殖率加之近百年高强度开发利用,黑土发生了严重退化,占耕地60%以上的坡耕地发生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以及作为土地退化最严重表现的沟道侵蚀。据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东北黑土区侵蚀专项普查,东北黑土地区现有长100米以上的侵蚀沟29万余条,60%以上发育形成于耕地中。

  就如何科学合理的修复侵蚀沟,省农垦总局多次考察借鉴并邀请专家共同制定最佳方案,不断在实践中完善,并取得良好成效。红光农场副场长徐俊军介绍说,红光农场现有侵蚀沟160余条,此次侵蚀沟治理29条,总长度为4.083公顷。通过侵蚀沟治理,新增加耕地2.6公顷,侵蚀沟两侧恢复耕地3.62公顷。治理完成后将使侵蚀沟两侧的耕地连片,有利于大型机械作业,减少了职工种地成本,提高了粮食产能。

责任编辑:杨禹

【专题】有效解决秸秆露天焚烧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