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科教·就业  >  科教
搜 索
【龙江工匠】“长征五号”背后的鹤城工匠
2019-01-06 07:14:02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蒋平 姜斌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吴作国(左二)和工作室成员在工作中。

  黑龙江日报1月6日讯 从当年的学徒工到厂里数控加工技术的领军人物,再到助力“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一飞冲天,三十多年来,全国技术能手、齐齐哈尔二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镗工吴作国用一颗“匠心”追求着专业的极致。他和他的创新工作室成员们用心智在劳动,用心智在创造,用责任传承着工匠精神。

  用技术和坚守发挥自己的价值

  吴作国,是齐二机床有名的老师傅。靠着30多年的工作经验和不懈钻研,他已经成为了公司数控加工技术的领军人物。

  记者采访他时,他刚参加完全省劳模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命名暨优秀职工项目表彰奖励大会,带着自豪的神情他向记者展示了省总工会颁发的我省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的金色牌匾。

  朴实的笑容、宽厚的手掌,是他留给记者最直观的印象。虽然诸多荣誉在身,但吴作国仍然保持着一线劳动者的朴素本色。“一个螺丝钉、一个焊点都不能小看。”吴作国说他必须追求专业的极致。“吴师傅可是我们厂的老人儿了,技校毕业后当了八年学徒,现在已经进厂将近40年了。他每天要跟年轻人一样在机床前站足8小时,那股专注劲儿和精神头甚至要超过年轻人。”厂里的师傅们每每提到吴作国,都会由衷地竖起大拇指。

  在日常的工作中,吴作国总是遇难而上、不怕辛苦。小组成员有了疑惑或者没有合手的工具,他也总是分享经验、共享工具。他所在的机台被公司授予“质量免检机台”。多年来,无论多么复杂的异形件或难以加工的典型部件,只要到他手里都会迎刃而解,高质量地加工完成。

  一技傍身的吴师傅多次出国或到外省进行典型件的加工,还获得了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龙江技能大奖等荣誉。在这期间也有不少企业向他抛出了“橄榄枝”。面对记者提出的“为何选择坚守龙江”的提问,吴作国憨厚朴实地回答说:“我的手艺是因为有企业这个平台才能发挥价值,我的付出得到了肯定,我有责任把我学到的东西留在黑龙江,为振兴龙江发展做贡献。”

  用智慧和钻研助力“长征五号”

  2015年,齐二机床承担了“长征五号”火箭环缝总装焊接系统关键设备部件的加工任务。在加工过程中,遇到了许多瓶颈。在加工支撑环的时候,设备中支撑环共有3件为锻铝件。图纸要求3件同位置的孔保证同心,保证孔距还要保证3件在象限一致性外圆的情况下,孔位置公差一致性小于0.02mm,这意味着在高精准的同时还要零误差。为解决孔距一致性问题,吴作国带领的团队大胆尝试、反复钻研,最后集思广益把3个支撑环分别加工,通过雷尼绍检测修正偏差,保证了加工过程中3个支撑环各孔孔距的一致性,最终攻克了这一技术难题。

  考虑到零件的材质,在加工过程中吴作国带领团队不断尝试,寻找合适的冷却液。经过不断探索钻研,最后发现酱油做冷却液非常合适,从而保证了零件的粗糙度达到1.6。齐二机床荣获了“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首次飞行任务突出贡献单位”称号。“这份荣誉是对我们全体技术人员、工艺人员、设计人员加班加点、连轴转的最高肯定。我们产业工人为能给国家的航空航天作出一份贡献非常自豪。”吴作国说能攻克这个难题、能为航天事业作出一份贡献,是自己职业生涯中最辉煌的一刻。

  用责任与豪情传承工匠精神

  谈到“传帮带”,谈到创新工作室,吴作国比谈自己时更自豪。目前,齐二机床由78位企业精英组成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5位小组成员组成的劳模创新工作室如今已开枝散叶、人才济济。

  “我的徒弟里有很多人成为了劳模,他们的徒弟现在都能带徒弟了。”吴作国在传授技术时,毫无保留、不遗余力,手把手的传授青工技能。近日,我省印发了《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提高技术工人经济待遇、社会待遇、政治待遇,促进技术工人提升职业技能水平,支持技术工人技术创新,健全技术工人评价使用激励机制。实实在在的补贴和奖励,更加激发了技术工人的积极性。“最近,我的几位徒弟说想考高级技师,我认为这是好事,作为老师傅肯定要鼓励他们。”吴作国说。

  32岁的鞠云鹏曾利用在技校学习的寒暑假时间,在厂里零薪水地跟吴作国学习了两年时间。“他毕业以后来厂里工作,上手非常快,已经可以带比他还早毕业进厂的人员了。像这样肯干、认干的小伙子,我觉得就是对工匠精神最好的传承。”吴作国对年轻员工快速成长为车间的生产主力充满期待。他现在经常还通过厂里举办的“大师讲堂”向年轻的技术工人传授技艺。

  “老话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但我认为不是这样的。个人的力量总是渺小的,只有大伙儿都好了,才能为企业创收。工匠精神不能只靠一个人,而应该是靠团队传承下去。”吴作国坚定地说。

责任编辑:李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