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真情时刻
搜 索
龙江一对警察父子的爱与传承:“怨过你却更想成为你”
2019-02-02 14:41:29 来源:生活报  作者:杨雪楠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生活报2月2日讯 1月22日,一部名为《无悔那片蓝》的微电影在网络平台上线。这部16分钟的微电影,讲述了主人公哈尔滨市香坊区公安分局正在实习的刑侦民警李连康,和他在垦区公安局红兴隆分局北兴派出所工作、任案件队指导员的父亲李永刚之间发生的真实故事。电影没有紧张的破案情节,多数场景都是在吃饭、工作、睡觉之间来回切换,但这些简单的场景却描述了一位老警察的忙碌,以及他的儿子从健身教练转变为一名警察的心路历程。

  A

  小时候认为父亲不称职

  “偶尔回一次家,没等我起床又走了”

  如果不是身为警察或警属,这部《无悔那片蓝》的微电影可以说有点儿无聊。16分钟的微电影中,李连康和父亲李永刚全程都没有见过面,所有交流都是通过微信、电话和字条。没有情节冲突,本色出演的主角和配角对话很少,但这就是李连康和父亲生活中经常出现的情景。

  微电影用了五分钟时间,在李连康和父亲李永刚之间来回切换:李连康的镜头很简单,吃饭、看表、睡觉、睡醒觉、看表、吃饭、再看表;而李永刚或者在案发现场进行取证侦察,或者在夜色中抓捕犯罪嫌疑人然后连夜审讯,或者在蹲守的时候边啃面包边给儿子发微信,偶尔回一次家,还没等儿子起床他又有任务了,只留下了挂在门把手上的给儿子买的油豆角。“这就是我和我爸的相处方式,小时候他就经常不在家,我经常觉得他是一个不称职的父亲。”

  2010年,李连康离开老家考上了山西省中北大学社会体育专业,从那年起,他只有过年才回家,可就是那几天李连康也几乎看不见父亲,每次见面都是急匆匆的,能吃上一顿完整的饭都很难。父子俩的交流主要靠微信,“有时他忙任务,连电话都接不了”。电影里出现的这些情节,就是李连康每年过年回家的真实经历。

  B

  毕业留在他乡是“报复”

  “既然总见不到他,也让他见不到我”

  2014年大学毕业后,李连康留在太原就业,去健身会所做起了私人健身教练。“其实那个时候选择当健身教练,我是带着赌气情绪的,甚至是有点儿报复心理。那时我会想,既然我总是看不见我爸,那我也让我爸看不见我,让他也体会一下我的心情。”

  可是,随着时光的流逝,李连康突然发现父亲竟不再年轻。“2016年春节回家,跟父亲见面,我看到他鬓角上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多了许多白发,这让我心里觉得酸酸的。”李连康说,那以后他跟父亲的对话也从“你怎么就那么忙?”变成了“别太累了,该歇歇了。”而李永刚则总是回答:“谁不想休息啊,但老百姓满意了,老爸心里才舒坦。”李连康说,这句话他从小就听父亲说,但长大后才慢慢明白其中的含义。

  2016年,从家乡回到太原后不久,李连康就辞掉了健身教练的工作,选择回家当了一名辅警。

  C

  当辅警后打开心结

  “终于理解父亲,理解他为什么要做这一行”

  当健身教练时,风吹不到,日晒不着,月薪轻松过万,有时能赚两万多。可是,回家做辅警,不管什么天气,有需要就要出现,工资只有当健身教练的十分之一,辛苦却多了数倍。李连康说,身边的朋友对他的选择都很不理解,可他却觉得这样的生活很开心。

  “我辞职时,还抱着试试的心态,心想如果自己不是当警察的料,就再回去干健身教练。但是当上辅警之后,我每天都很有成就感。我终于真正理解了父亲,理解他为什么要做这一行,也理解了他作为父亲的‘不称职’。”李连康说,当上辅警后他对父亲的心结真正解开了。

  经历了辅警的磨练,李连康开始渴望更广阔的天地,他通过公务员考试,2018年考入了哈尔滨市公安局香坊分局,成为一名真正的警察。这是他的心愿,更是他父亲的心愿。当李连康激动地打电话给父亲报喜时,父亲却冷静地说:“考上就考上呗,这可是你自己选的,以后无论多苦多累,你咬着牙也得坚持下去,不能给你爸丢脸。”这句话也被李连康用在了微电影中。

  D

  拍微电影“自己演自己”

  “希望每个警属看了,更理解民警在忙什么”

  在一次征文活动中,李连康将自己的心态转变过程写成了文章,发布在了垦区公安局的微信公众号上,很多民警看后深受感动。后来,在垦区红兴隆分局北兴派出所的支持下,李连康把这改写成了微电影的初稿,并找摄影团队帮忙指点,逐渐有了整部微电影的思路。

  在拍摄过程中,李连康一直坚持“原样呈现”、一家三口“本色出演”、群众演员们也是“自己演自己”。

  李永刚所在的北兴派出所民警王若名告诉记者,为了配合这次微电影的拍摄,全派出所几乎都出动了,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大家轮流出现在镜头前,过了一把“演员瘾”。“说是拍电影,其实跟正常工作状态一样,夜间出警、蹲守时啃面包这些情节都不是特意做出来的,而是摄影师实时拍摄的。”

  这是李连康第一次拍微电影,虽然技术很生疏,但他却认为是了了一桩心愿。“我想通过这个微电影告诉我爸,我现在真的理解他了,我也希望每一个警属看到这个微电影之后,能够更加理解一线民警在忙什么,为什么这么忙。”

  E

  为啥从健身教练变民警?

  “其实我的血液中,早就有了‘蓝色基因’”

  仅仅过了两年时间,李连康就从身穿紧身衣的健身教练,变成了身穿“天空蓝”的正式民警,这个转变看似突然,其实李连康回想自己的成长经历后,慢慢觉得,父亲的言传身教让他从很小的时候就植入了“蓝色基因”,也许当警察是自己很早就做出的选择。

  “小时候我爸陪我的时间很少,偶尔在家时,他坐在电视前看法制频道破案的节目,还有当时热播的电视剧《重案六组》,我就跟着他看,还看得津津有味。”李连康的这个习惯一直延续到现在,他对悬疑、探案、推理的这类题材都很感兴趣。

  “当初的辞职看似突然,现在回头想仿佛是命中注定的。我小时候埋怨父亲,不理解他,但实际上,我一直崇拜他,仰望他,想要成为他。”李连康说。

责任编辑:杨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