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齐齐哈尔
搜 索
“电子红包”虽方便 纸币“压岁”仍盛行
2019-02-11 09:13:50 来源:东北网-齐齐哈尔日报  作者:马静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东北网2月11日讯 春节期间,记者经过调查发现,“电子红包”暂时并没有取代实体纸质红包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市民们还是青睐于送出纸币去“压岁”,送上新春的祝福。

  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发给晚辈。据文献记载,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而如今,压岁钱的意义已由压惊转化为春节期间的美好祝福。随着网络的发展,动一动手指就能将电子红包发出去,确实很方便。但是,“电子红包”虽方便,纸币“压岁”仍盛行。

  “无论从形式还是意义上来说,还是传统的纸质红包才能送出新年压岁钱的意义。”自从电子支付开始流行后,市民王女士家中便不再储备现金了。但是,为了包红包,王女士特意到银行换了5000元的新钞,包在红彤彤的红包中,送给父母和孩子们。“父母年纪大,对网络一知半解,发电子红包虽说很方便,但电子账户中的数字未免太过冰凉,缺少了新年该有的年味儿,不像传统红包,手与手的传递间,满是温情。我就喜欢用这种方式发红包,蛮有喜庆的味道嘛!”王女士笑着说。

  除夕一大早,市民李阿姨给小孙女准备好了一个大红包。说起送压岁钱,李阿姨解释道,压岁钱塞在小孩子的枕头底下才能压得住“祟”,也能在新的一年讨个平安顺遂的好彩头。包上一个大红包,逗小孙女说上一箩筐的吉祥话,最后郑重地将红包送到孩子的手中,是李阿姨一家新年里最有仪式感的一个习惯。

  除了中年人、老年人仍旧延续着传统送红包的习惯,不少年轻人也选择送出现金红包。市民马女士在微信的亲戚群、朋友群也会发新年红包,但给孩子的红包,她仍旧选择送传统的纸质压岁钱。“微信上抢到再多的红包,感觉都没有年味儿。”谈起新年收红包的感触最深的,就是马女士的侄子给其女儿的5元压岁钱。

  马女士说,我侄子11岁,平时没什么零花钱,这5元钱还是他攒的压岁钱。新年串门时,他就将这5元钱包成了红包,送给了我的女儿,虽然钱并不多,但这哥哥妹妹之间的情谊,也通过这个新年红包日益渐浓,同时孩子的举动,也真正诠释了新年红包的含义,新年红包不在于多少,更在于仪式感和温情。

责任编辑:张广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