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佳木斯
搜 索
把“中国饭碗”捧在自己手里
2019-04-08 13:49:07 来源:东北网-佳木斯日报  作者:孙婧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东北网4月8日讯 这是一个头顶烈日、心有朝阳的人,这是一个与时代同进步的人,这是一个让“奢侈”变为“享受”的人,这是一个让更多人“走活了路”的人。他就是全国人大代表、桦南县鸿源农业开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孙斌。

  中国饭碗要装好粮,更要牢牢端在手中。孙斌用他的才智和钻研精神,把成果写在黑土地上。他用自己的名字命名大米,为的是品质的保证。“请习总书记放心,我们黑龙江就是祖国的大粮仓”,与习总书记的对话,更让人读懂孙斌的黑土地情怀。孙斌,是佳木斯人的骄傲,更是黑土地的骄傲。

  “中国饭碗装中国粮食,我们要真正成为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担起这个责任,应用好现代农业技术,强化农民自身素质,打造农业工匠精神,这样才能把现代农业发展得更好。”这是今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人大代表孙斌的发言。

  “中国饭碗”要装中国粮食,并牢牢端在手中。这是55岁的孙斌未曾改变的追求。

  说起与大米的缘分,这位农民的儿子感触颇深:“20世纪70年代,能吃上大米是一件相当奢侈的事情。那时,只有家里来了重要客人,才能吃上一顿米饭。把米饭用开水泡一下,吃到嘴里那真是香啊!”

  来自黑土地,回馈黑土地。坚持走绿色路、科技路,孙斌用奋斗与汗水将当年的奢侈变为了日常的享受。

  第一次接触土地,是村里分田到户,孙斌家中分得6亩地,年少的孙斌知道,这就是一家人的饭碗,必须得捧稳了。

  在种植培训课上,他比谁听得都要认真,回家种地,每个步骤都严格按照老师讲授的去做。秋收的喜悦,蔓延了整个季节。孙斌家的水田亩产高达500公斤,比直播田高出150公斤。尝到科技种田甜头的他,更加坚定了依靠科技致富的信心。

  光靠用别人的种子来种地是不能装满饭碗的,必须有更高的眼光和要求。

  孙斌开始在培育种子上做文章。细心观察,认真研究,他记下了5万多字的育种科研记录,历经6年潜心钻研,终于培育出了优质水稻品种———系选一号。

  随着“系选1号”迅速推广普及,越来越多的农民知道了孙斌,也选择种“系选1号”,农民兄弟亲切地称“系选1号”为“孙斌大米”。孙斌说,“系选1号”的出现给了自己未来发展的更多可能。

  对于如何把自己的饭碗捧在自己的手里,孙斌有着独到的眼光。在绿色食品还没有被充分认可、省内企业很少关注绿色食品时,他就将自己生产的5个品种的大米产品挂上了绿标,还申请了国际通行证“有机食品”。

  实践证明,企业的绿色之路正迎合了消费者的需求,产品在市场上大受欢迎。20年前,在深圳,“孙斌”牌绿色大米1公斤卖到14元仍供不应求。产品先后被评为“黑龙江省著名商标”“中国放心大米”,从此,“孙斌大米”便是品质的保证。

  孙斌深深懂得,只有越来越多的农民将饭碗捧在手里,中国人才能将自己的饭碗抓牢、端稳。

  为了带领更多的农民走上致富路,孙斌自筹资金创办了全县第一个服务农民的社团组织———梨树乡优质水稻研究会,注册了“孙斌大米”商标,组建了加工企业“鸿源米业”。这些年来,他带领科研团队先后培育出水稻系列品种137个,示范、推广水稻新技术达11项。

  每年,孙斌还有一笔“算不清”的支出:每年冬闲,协会都会举办技术培训班,不仅不收学费,还包学员吃住,报销往返路费。

  大道至简,孙斌用他的路,“走活”了很多人的路。

  “全国粮食生产大户”“全国种粮大户”“全国种粮售粮大户”———这3块金光闪闪的牌匾,诠释着孙斌的初心:多打粮打好粮,让中国饭碗里盛满好粮。

  如今的“孙斌大米”,被端上了千家万户的餐桌,人们在品尝喷香、可口的大米的同时,也在咀嚼着孙斌“将好粮食盛满饭碗,并把饭碗牢牢端在手中”的雄心壮志。

责任编辑:李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