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文卫·体育  >  文卫
搜 索
“世界嗓音日”哈医大二院专家义诊呵护您的好声音
2019-04-15 17:03:59 来源:东北网  作者:李华虹 徐丽娟 杨金光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东北网4月15日讯(李华虹 徐丽娟 记者 杨金光)4月16日是第17个世界嗓音日,为了解决市民遇到的各种嗓音问题,指导市民科学用嗓护嗓,哈医大二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在五官医院门诊一楼大厅举办了一场以“珍爱嗓音、从我做起,世界因你而动听”为主题的义诊活动。在两个多小时的义诊活动中,八位专家共为150余名患者和家属提供了咨询和诊疗服务。

  据哈医大二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刘鸣教授介绍,患有嗓音疾病是个非常普遍的现象。他表示,不停地说话、大声喊叫、频繁清嗓,吸烟酗酒、喜食辛辣刺激和冰冷的食物、反酸等消化道疾病、过敏、贫血、睡眠不好、性格急躁等都是引起嗓音疾病的常见原因。

义诊现场。
刘鸣主任询问患者病情。
金德均主任医师认真听患者描述病情。

  声音反复嘶哑“元凶”竟是息肉

  义诊现场以中老年人居多,但也有不少年轻人的身影。32岁的王老师是哈市某重点高中的英语老师,据王老师介绍,工作5年来,除了在课堂上不遗余力的将知识传播给学生,还会利用自习课时间给学生们答疑解惑,声嘶力竭的情况时有发生。去年6月份开始,王老师发觉自己的嗓子很容易疲劳,说话的声音时好时坏,有时沙哑的厉害,但是休息两三天就能恢复。尽管这种情况反反复复折腾了大半年,但王老师认为自己没有吸烟饮酒的坏习惯,沙哑的情况也会缓解,所以并未在意。直到最近,声音嘶哑后不能缓解,这可吓坏了她。刘鸣教授为她进行电子喉镜检查后发现,王老师的声带上有两个息肉。

肖辉主任医师为患者进行义诊。
田霖丽主任医师为患者讲解治疗方案。
王超主任医师为市民进行义诊。

  刘鸣教授介绍,声带息肉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最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是由于不良生活习惯、发声不当、用嗓过度而引起的。对于职业用嗓者,如教师、歌唱家、销售员、教练等,建议尽量不要大声喊叫,避免出现声嘶力竭的情况,避免长时间说话,不要吃过于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忌烟酒,减少对嗓子的刺激。

  “如鲠在喉”总不好竟是“喉癌”

  64岁的孙先生平日里烟不离手、酒不离口。据他自己讲述,因为年轻时在外打工从事体力劳动,高强度的身体疲劳让他养成吸烟喝酒“解解乏”的习惯。尽管现在年纪大了,回家务农,但仍然保持着抽烟、喝酒的习惯。今年春节前夕,孙先生总是觉得嗓子里好像“有东西”,而且声音嘶哑,以为是嗓子“有炎症”,便服用了些消炎药。然而几个月过去了,声音嘶哑的症状并没有缓解,反而加重了,还出现了呼吸困难。近日,孙先生在哈医大二院检查发现,喉部有肿物,经病理活检确诊为“喉癌”,接受了手术治疗。

张炳辉主任医师询问患者病情。
工作人员给义诊市民发放就诊手册。

  刘鸣教授表示,尽管这两个患者症状表现上极为相似,都是声音嘶哑,但诊断结果却完全不同,由此可见,相同的症状并不代表相同的疾病,有时会差之千里。他指出,嗓音与我们的身心健康、生活规律、饮食习惯和体力锻炼等有着密切的关系,造成嗓音变化的疾病除了简单的喉炎、声带小结、声带息肉等良性病变,还有可能是包括喉癌在内的咽喉恶性肿瘤引起嗓音的改变,因此建议声音沙哑超过2周没有好转,一定要及时到医院查找病因。

责任编辑:李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