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4月23日讯 当下,在遍及牡丹江城乡各地的蔬菜棚室内,农民以提升品质、开拓市场为核心的致富梦想正在逐步变成现实。经商务部批准,牡丹江市成为国家蔬菜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可以得到更多优惠政策扶持;最新统计显示,今年1至3月份,牡丹江出口蔬菜货值达到2.77亿元,同比增长13.79%,占全省出口蔬菜总额的71.21%。
农业部门人士说,以地产蔬菜、水果为重点,今年牡丹江市将积极推进经济作物向百亿级产业迈进。一系列先进生产技术在出口蔬菜、外销蔬菜种植基地全面推广,冷链物流、精深加工潜力较大,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契机。
优化品种技术棚室种植
提升单位面积经济效益
在众多农产品中,蔬菜价格一年四季波动幅度最大,选择适宜品种、改进种植技术,是今年牡丹江市蔬菜产业提质增效的必要途径。虽说初春时节气温比较低,通过改进生产技术、实施棚室蔬菜,部分农民仍然获得了较好的经营收益。
海林市蔬菜村现有菜田6500亩,其中棚室蔬菜面积达到200万平方米,是全省最大的村级蔬菜生产基地之一。村党委书记窦乃兴说,今年村民们改进棚室种植技术,瞄准俄罗斯、韩国市场需求选择适宜的蔬菜品种,按照绿色食品标准组织生产,迅速尝到了甜头。从2月下旬起,蔬菜村农民种植的部分水萝卜开始批量出口,产地价格达到每公斤6元;4月17日该村出口黄瓜批发价格为每公斤8元,比山东等地黄瓜在牡丹江市的零售价还高……通过优化品种、改进技术,预计今年村民靠种植蔬菜开拓出口市场和省外市场,可以获得上亿元销售收入。
海林市蔬菜村是当前牡丹江市农民积极发展蔬菜产业、提高经营效益的一个缩影。商务部门人士表示,牡丹江市蔬菜种植基地形成经营规模,根据市场行情变化,可以出口俄罗斯、韩国、日本、东南亚等国或者销往“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地,实现优质优价。
建设蔬菜出口外销基地
运用国际标准满足消费
面向广阔的国内外市场,今春牡丹江市以推广先进技术为契机,积极提升地产蔬菜整体质量,满足中高端消费市场需求。按照这一思路,全市出口、外销蔬菜基地建设有了新变化。
市农技推广部门人士表示,今年国家提出要减少化肥、农药、除草剂施用量,提升农产品整体质量。近期牡丹江市在25万亩出口、外销蔬菜种植基地推广安全高效集成栽培技术,引导农民择优品种、适时播种、培育壮苗、合理密植、水肥一体化、防病治虫、适时收获,力争使蔬菜亩增产20%以上,增效15%以上,产品质量达到无公害标准或绿色食品标准。
从更大范围看,今春牡丹江市在55万亩瓜果菜种植基地积极推广优质高效生产技术,引导农民选择良种、集约育苗、标准化栽培,为牡丹江经济作物向百亿级产业迈进创造了有利条件。
牡丹江海关人士说,从近年来国家政策和居民消费看,如果农产品检测时发现农药等有害物质含量超标,无法出口国际市场或在国内大型商场、超市出售,必然造成经济损失。加快发展外向型农业,运用国际先进标准指导生产,有利于提升牡丹江市蔬菜产业效益。
借助精深加工冷链物流
助力蔬菜产业转型升级
伴随着牡丹江市外向型农业迅猛发展,一些重点项目陆续投入使用,促进牡丹江市蔬菜产业效益提升的有利条件越来越多。相关部门人士认为,通过精深加工、冷链物流,可以加快蔬菜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提升经营效益。
商务部门人士表示,全市现有牡达、源丰、北味、雨润等常年从事蔬菜出口业务的企业492家,果蔬加工企业26家,年加工能力接近8万吨。牡丹江市围绕蔬菜产业,加快发展仓储物流、精深加工等配套产业,可以延伸蔬菜增值链条,促进牡丹江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牡丹江保税物流中心人士表示,围绕进口海产品、出口果菜等重点商品,近期他们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加快发展冷链物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从全市范围看,在牡丹江市区和宁安、海林、东宁等县(市),精深加工、冷链物流等产业发展较快,蔬菜产业的组织化程度和产业化经营水平逐步提升,有利于牡丹江市进一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