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6月8日讯(记者 王春颖) 2019年高考已落下帷幕,针对文综考试试卷地理部分试题,记者在考后采访到了哈三中地理教师孙瑜。孙瑜老师说,今年的高考地理题总体上来看通过精选贴近生活的素材,强调对材料的解读,创新情境、巧妙设问。整体难度适中,紧扣教材、考纲、课标,更加突出学科融合。选择题难度有所提升,对学生逻辑思维要求较高,综合题比较稳定,但是对学生宏观思维要求较高。

试题主要表现为以下特点:
一是题型结构稳中有变。选择题仍然是四组,两组人文两组自然,但是综合题考查的区域不再是往年的一个世界一个中国,而变成两个中国区域,更加关注中国的发展问题。选修由2018年的两问变成了一问。
二是知识考查有重有轻。自然地理部分大气、水文,人文地理部分城市、产业、区域可持续发展等主干知识仍然是考试的重点,但是地球运动淡出了今年的高考题。
三是素养考查逐步增强。第1~3题,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协调发展水平为案例,探讨在城镇化进程中,城市人口、土地利用和产业三者之间的关系。三者协调不仅有利于推动城市自身持续稳定发展,而且能够促进城市群内部各城市间紧密联系,从而引导考生树立协调发展的理念。还有如36题农业可持续发展与水资源、耕地的关系,43题环保选修韩国的河流治理。第6~8题,以生活中的地理事物“云”为主题,呈现出云的形成与下垫面性质的对应关系,引导考生依据大气对流运动基本形式和原理,分析积云形态特征,实现对积云的区域差异和时间差异的认知迁移。第9~11题,以发源于大兴安岭的霍林河流域为案例,要求考生在了解和掌握不同的干湿区地貌营力的基础上,分析人类改变地貌营力及后果,重点考查考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对基本规律的应用能力。再如4~5题关于美国机场附近工业产业集聚的问题强调交通信息与工业的关系,综合题更加强调区域特征对产业发展的影响。
上海周边城市、美国、云南、浙江、英国、韩国这些行政区域上的经济发展特征差异,交通枢纽处、气候复杂处、地形复杂处等区位特殊处对一地生产生活生态的影响,更加强调对区域的认知。今天你看云了吗,今年你在哪儿滑雪呢,这些生活中的事你都参与了吗,这就是高考对地理实践力的考查。
四是试题厚植家国情怀。第36题,以云南省大理宾川县“治贫先治水”的发展理念为例,将气候对农业生产的限制和脱贫致富相结合,立意新颖。第37题,以“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我国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战略为背景,将特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与具体的体育项目相结合,发掘体育项目开展的社会经济条件,分析浙江室外人工滑雪场建设的地理问题,该题有利于促进学生对冬奥会项目知识的了解和兴趣的培养,助力实施健康中国战略。
教师简介:
孙瑜,中共党员,哈三中地理教研室主任助理,高三地理备课组长,中学一级教师。多次获市教育局记功奖励,“四有好老师”,被聘为“湘教版地理学科教材培训专家”“黑龙江省教育学会普通高中综合评价研究专业委员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