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8月2日讯(王天驰 记者 霍枭涵)龙江盛夏,大森林在给予人们休闲感的同时,更是一个葱郁的“藏宝间”。低头俯看,从人参、刺五加、灵芝,到蒲公英、平贝、西洋参,林间600多种的药用植物,正在为转型发展中的龙江森工人提供着“机遇”与“钱途”。
“咱低调,咱得低调点儿,不说那么多吧”手里一刻不停忙着栽植返魂草苗的绥棱林业局八一林场职工于海洋虽然想低调,却控制不住脸上幸福的笑容。对于他和返魂草合作社的社员们来说,种苗成熟后每公顷一年四五万的收益,着实让大家充满了干劲儿。


效益摆在眼前,更好的事儿是不愁销路。返魂草消炎、止咳,是一味常用的中药材,使用范围广,而且还有吉林药厂看中了这里培育的野生返魂草药效强劲的优势,每年都能上门来收,这也让种植户们充满了信心。
今年绥棱林业局八一林场的返魂草合作社在原有的基础上,又扩大了750亩的种植面积。
绥棱林区人忙着扩大返魂草的种植面积。海林林业局刚忙碌完平贝收获的种植户李世春,则要以自家的平贝为原料,做桌拿手的“平贝宴”犒劳家人。
平贝炖鸡、平贝炖排骨、平贝粥……对于李世春这个从1981年就开始种植平贝的人来说,平贝早已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他告诉记者:“平贝喜欢咱黑龙江的黑土地,也喜欢咱这儿昼夜温差大的天气,所以咱这儿的平贝质量好,这几年,价格也在节节升高中”。
截至2019年,素有“北药之乡”称号的海林局,平贝种植历史已有近四十年,种植总面积超过5800亩。成熟的技术、稳定的市场,让平贝成为了当地林区职工群众致富增收的龙头产业之一。


灵芝、蒲公英、西洋参、防风、龙胆、黄柏、刺五加……森工林区23个林业局有限公司,北药种植各显神通。
可是回忆起最初的发展史,有“人参王”称号的人参种植户顾忠国心中着实还有些五味陈杂。“那时候种人参,不懂技术,吃了好多亏。经人介绍认识了对人参生长环境非常明白的吉林老把头,我就把他请来,敬着他,三个月光小鸡杀了103只,小烧喝了200多斤。靠着酒后吐真言,我再问他技术,什么人参长多长?长多快?快了怎么办?慢了怎么办?记下再慢慢琢磨。”
治理荒山20年,顾忠国林参兼做100多亩,昔日的荒山变成了绿水青山,也变成了他的金山银山。如今,每年收入40多万的他,自己有技术也不藏着掖着。他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给大家编写独家教材,综合理论知识、科学方法,按时开设培训课,已先后培养出多名林下参种植专业技术人员。他还带领大家打通了多处生产种植“瓶颈”,成功培育出了林下野山参“靓姿2号”等独家品牌,形成了特有的沟系种植基地。在他的带领下,八面通局有46户种植人参和北药,户均年收入超过十万元。
北药带领职工闯“钱途”的同时,森工集团还注重将北药种植与资本对接,与大健康、旅游结合。2018年12月,清河局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签署合作——“中国北药园”,双方共同建设涵盖中药生态农业、特产药材深加工及商业流通体系的北药科技园,将种植基地、制药企业、学校,纳入发展联盟,形成产、加、销一体化发展全链条。该项目已入选首批“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创建项目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