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报8月19日讯 面色黝黑,睡眼惺忪,声音低沉。16日13时许,当记者采访7月末刚刚从西藏归来的哈工大附属省医院南岗院区耳鼻喉科援藏医生魏永佳时,他还没适应过来平原地区的作息时间,好像没睡醒一样,“在西藏高原地区是缺氧失眠,回到哈尔滨又开始醉氧,每天总是迷迷糊糊想睡觉。”魏永佳说。得了健忘症的魏永佳回忆援藏期间的经历时,还开玩笑地说,“还好,这些高原反应都是可逆的。”

高原反应严重要靠药物控制
2018年1月份,刚满40岁的魏永佳作为黑龙江省第六批援藏工作队中的一员,奔赴黑龙江对口援藏地区日喀则仁布县,在县里的卫生服务中心担任耳鼻喉科和眼科医生。因为当地医疗卫生服务条件较差,很多疾病无法在当地治疗,魏永佳医生的主要职责就是帮助藏族同胞确诊病情,不少疾病需要送到上一级医院再进行治疗。
日喀则仁布县海拔3800多米,援藏干部大都出现了高原反应,魏永佳也出现了高血压、失眠、健忘等一系列症状。血压从70/110飙升到100/150,只能靠降压药来控制,而且心率也特别快,在缺氧状态下很快就会被憋醒,每晚基本都是两个小时就得醒一次。由于长期失眠加上缺氧,医生们几乎都得了健忘症。
采访过程中,魏永佳说话的声音特别小,他说这也是高原反应引起的,因为长期缺氧,人说话也变成一件很费力的事情,因此养成了小声说话的习惯。
凭经验迅速为鼻出血老人止血
鼻出血、白内障是高原地区的常见病。在魏永佳援藏期间,一位70多岁的藏族老大爷,鼻血止不住地流,甚至开始吐血。魏永佳凭借十多年来在耳鼻喉科的从医经验,为老大爷进行了鼻腔填塞止血,最后终于把血止住了,老大爷转危为安后,又被紧急送到日喀则医院进行下一步治疗。
藏区患者发病率较高的就是白内障,有些患者刚过40岁就出现了视物模糊、视力下降的现象,在仁布县卫生服务中心甚至连做白内障手术的条件都不具备,所以魏永佳为患者确诊以后,又把患者输送到上一级医院继续治疗。

下乡义诊每天10小时在路上
最辛苦的事就是下乡义诊。由于都是险峻的山路,经常可以看到翻车的景象,让人不寒而栗。去义诊的乡村往往都是海拔更高的地区,高原反应也更加强烈,魏永佳每次下乡义诊,每天都要坐车10多个小时,但一路颠簸后看到患者渴望的目光,魏医生觉得都是值得的。
由于分散在高原大山里的藏民几乎从没看过病,很多病都是罕见病,魏永佳医生和藏族患者沟通需要当地翻译来解说,在高海拔的乡村里,说话都很费劲,魏永佳仍十分耐心地看完每一个患者。魏永佳在一年半的援藏期间,只在过春节时回来陪家人呆了一两个月。他对妻子和儿子充满了愧疚,但魏永佳并不后悔,因为他的人生被另一种感动填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