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搜 索
【走街串巷访百家】王发祥:用心构筑凝固音乐的人
2019-11-22 10:50:36 来源:东北网  作者:杨帆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东北网11月22日讯(记者 杨帆) 建筑工人是高楼大厦的奠基者, 30年前,在全省乃至全国建筑界,提起王发祥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作为一名普通的建筑工人,他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用自己布满厚厚老茧的双手,一砖一瓦地创造了“两毫米精神”。

  勤学苦练砌筑功 技高超群担重任

  1968年,不满17岁的王发祥被分配到原省建一公司第五工程处工作,成了一名瓦工。建筑施工行业的苦、脏、累是出了名的,但王发祥走进了这个行当。他从学徒工做起,虚心向老师傅请教,用心观察老师傅操作手法,认真揣摩技术要领,刻苦锤炼基本功。每天,他最早来到工地,走得也最晚。一有空他就围着墙体转悠,反复琢磨,凭借着对瓦工技术的爱好及用心,瓦工技艺得到飞速提高,砌筑的墙体被大家公认为“样板活儿”,一些同行高手也慕名前来切磋技艺。同样的材料、同样的工具,工程质量却不一样,王发祥的瓦工手艺令同行们深感佩服。

  王发祥在扎实掌握传统砌筑工艺的同时,还结合实践不断对砌筑工艺技术进行改革,把自己对砌筑工艺技术的体会融汇到实际施工生产当中,工效得到大幅度提高。在承担的150多项单体工程砌筑任务中,他每天完成1800块砖的砌筑量,创造了当时年均日砌筑量(按270个有效工作日计算)1035块的最高纪录。王发祥以自身的真干、苦干、巧干赢得了领导和工友的认可,1977年被提拔为瓦工班长,并于1983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追求精品意识 铸就“两毫米精神”

  工程质量关乎国家财产、人民生命安全,容不得半点马虎。王发祥视工程质量如生命,作为班组的头等大事来抓。在整个企业,他率先组织拟定高于国家标准(墙面垂直度允许误差为5mm)的班标(误差为3mm),高于国标2mm。班标高于国标,这在哪里也不多见。坚决做到“次活不出手,不优不出组,质量不强于别的班组不出手”。他的做法得到企业领导的认可和支持,并以此作为经验在企业内部宣传推广,为提升企业管理质量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王发祥在工作中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就连自己师傅干的活儿质量稍有瑕疵,即使合乎国家标准,如不符合班标,他也毫不留情,返工重来。正是在这种严格的规范要求下,王发祥瓦工班承建的工程质量实现了点点达标、项项优良。工程质量评比平均98.4分,远远高于优质工程分数线,一次成优率达到100%,成为企业内外质量信得过的标杆班组。特别是在东北三省联合检查中,抽查的120个点砌筑墙体墙面垂直偏差仅仅只有两毫米,全部合格,获得满分100分。

  亲身传帮带 打造标杆班组

  以红砖为主材的传统建筑工艺,砌体质量决定着工程整体质量优劣,瓦工手艺高低更是直接决定着墙体质量。瓦工单体技艺高,并不代表着砌体整体质量优,一项砌体需要数名瓦工通力合作才能完成。王发祥深知团队建设的重要,他着力打造标杆班组,让班组成员人人成为瓦工高手。一方面,王发祥亲身示范手眼身步法,让大家直观感受操作动作、衔接工序,缩短班组成员掌握技术要领时间。另一方面,实行班组质量会诊制度,组织大家观摩样板墙,让操作者现身说法,讲解“绝招”。同时,还把大家带到墙体质量稍差现场,剖析病灶,有效地杜绝了错误的重复发生。

  王发祥在传统“三一”砌砖法的基础上,创造发明了砌条“三一”操作法、砌丁“一二一”操作法,里外挂线、灌浆饱满、横平竖直,工程质量达到了“五个一样”,即混水墙砌筑与清水墙一个样,内墙砌筑与外墙一个样,隐蔽处与明面砌筑一个样,短墙砌筑与长墙一个样,零星活与正式活砌筑一个样。

  “作为新一代的建筑工人,我将继续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品质,用心构筑城市建筑。”王发祥说。

责任编辑:张广义

【专题】新春走基层

【专题】走街串巷访百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