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1月21日讯(记者 周秘)2017年5月,46岁的施威展被鹤岗市国土资源局党组任命为驻绥滨县绥东镇六里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工作队长。两年来,他带领驻村工作队吃住在村里,和“两委”班子紧密配合,深入到农户家中,穿梭在农舍田间、访民情、解民忧、除民困,为全村脱贫攻坚想法子、出点子、找路子。
突出精准,实施“凝心聚力工程”。
驻村后,施威展带领队员与村干部一道走遍了全村所有农户,坐炕头、拉家常、摸底数、讲政策、解疑惑,和帮扶单位一起完善“一册五卡四台账”,共识别贫困户62户、123人。有的村民对识别结果有意见,他就带领队员重点走访,讲政策、摆道理,讲明没有被纳入贫困户的原因,一次不理解,就去第二次、第三次……最终获得了村民的理解。通过工作队细致的工作,整个识别过程做到了“识贫”不“失真”。
整合资源,实施“基建提质工程”。
六里村地处偏远,离县城较远,村内基本上没什么像样的公共设施。工作队以此入手,针对村庄建设“无序”问题,邀请黑龙江省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为六里村编制了村庄规划,确定了村级活动场所改造、村内道路升级、路边沟硬化、文化广场建设等重点任务。
施威展带领队员和村内有劳动能力的党员干部一起清除路边杂草,带领大家栽树种花,一些对工作队开始指指点点的村民,也渐渐被工作队的行动感化纷纷加入到绿化队伍中来,用一周的时间在道路两侧栽种乔灌木和柳树、榆叶梅等景观树种1100株;协调帮扶单位对村内主干道路两侧2100延米的路边沟进行了硬化衬砌,修建了村内第一个公厕,初步解决了“排水难”“如厕难”问题。同时结合危房改造政策,筹措6.6万元资金,为贫困户王海文、林传玉和王厚富购置新房,改善他们居住环境。在村委会附近辟建了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文化广场,命名为“红石榴”广场,寓意村党支部像红石榴一样把村民团结凝聚成一个整体。安装路灯30盏,在村入口处修建村碑1座。
聚焦产业,实施“增收富民工程”。
产业发展是实现贫困群众可持续脱贫的重要依托。过去六里村没有特色种植与养殖产业,多数村民仅依靠传统的水稻和玉米种植获得收入。走访中施威展了解到,村民王继欢家里有2栋大棚种植纯绿色葡萄,但是销路问题一直没有解决,工作队通过在单位内部微信群及个人朋友圈发布信息,帮助销售葡萄2500余斤,收益达到1.5万元。在此基础上,施威展积极帮助他扩大种植规模,增建3栋大棚,并为每栋大棚争取补贴1000元。葡萄种植园建成后,带动5户贫困户参与种植,每户年收入可增加1000元以上。现在王继欢成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主动为其他有种植葡萄意愿的农户提供信息技术。
为了带动更多的贫困户增收,施威展与村“两委”共同研究确定了“能人示范、典型引路”的发展思路,建立了“农村智库”,培养了3名特色种养殖业致富带头人。同时,针对村民实际,积极引导发展小型扶贫项目,通过力所能及的劳动实现增收。施威展积极与县畜牧局协调,为62户贫困户免费发放鹅雏2440只,与大庆市鑫通畜禽加工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肉鹅收购合同,每户可增收460元。同时引导村民发展“小菜园”经济,种植鲜食玉米、大葱、辣椒、西红柿等蔬菜经济作物,为其提供技术指导。目前,共有51户贫困户、98户非贫困户种植小菜园,并与帮扶责任人签订了帮销协议,每户可增收420元。
在村内整治项目实施过程中,施威展以项目实施为契机,他协调施工单位和项目指挥部,租用贫困户房屋办公住宿,推荐雇用贫困户村民参与工程建设,六里村有十几名贫困户参加了项目施工建设,仅在2017年底帮助他们增加经济收入5万余元。
施威展把自己当成了村里人,把村民当成了自家人,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六里村实现了脱贫摘帽,全村贫困户54户112人顺利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