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11月27日讯 近年来,爱辉区充分发挥寒地黑土、绿色生态等优势,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先后荣获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省级生态区、中国年度最佳休闲小城等多项荣誉,近日,又喜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殊荣,成为我省唯一上榜市县。
爱辉区坚持以绿色为主攻方向,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打造“十大绿色功能性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六大农产品加工体系”的绿色发展格局,让全区粮食生产交上了“十一连丰”的喜人答卷。承办全国食用大豆产业发展高峰论坛现场会,成为全省唯一的国家小麦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示范县。全区“三品一标”认证数量增至111个,认证面积121.7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70.7%,绿色食品商标注册达到102个。“瑷珲亚寒带”公共品牌和“日辉草莓”“北三家子西瓜”等特色品牌叫响省内外。北丰大豆深加工项目正式投产,绿色功能性食品产业链加快形成。
三道湾子金矿、同兴煤矿列入国家绿色矿山试点。引进投资超10亿元产业项目6个,龙源风电、江南集成太阳能光伏发电、东润环能生物质发电等新兴产业项目加速集聚。寒地试车产业规模化发展,试车量占全国寒区市场份额的80%。培育绿色有机农产品深加工企业16家。瑷珲区围绕“宜居宜业宜游”的沿江美丽乡村旅游带,打造“一江、三道、四区”瑷珲乡野公园并延伸乡野公园产业链,形成“一条旅游带、一个引爆点和一个核心区”为重点的产业融合发展格局。
加大森林培育和管护力度,推进粉尘污染源治理,蓝天更蓝;128条河流实施“一河一策”,碧水更清;落实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定期调查和监测制度,推广实施耕地轮作,净土更肥沃;环境卫生持续治理,美丽乡村宜游宜居……目前,爱辉区已建成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处国家级湿地公园。全年350天以上优良天气,不仅居全市首位,更位于全省前列。去年以来空气综合指数排名持续20个月位列全省第一。全区国省控水体断面持续保持III类水体以上。乡镇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
爱辉区依托生态文化、传统文化、特色文化的繁荣与生态创建,实现融合发展。每年举办瑷珲上元节、古伦木沓节、库木勒节、颁金节等,再现历史民俗盛况的区域特色文化节庆活动。依托瑷珲镇非遗传承基地、新生乡民族文化传承教育基地,打造文化创意产业园。全区呈现出“生态兴、产业兴、文明兴、品牌兴”的良好发展态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渗透到生产、生活各个层面,形成了人人参与、合力共进的良好格局。公众对生态文明知识参与度92%、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满意度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