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7月13日讯(记者 周秘)“看,这是我去年改装的水稻播种一体覆土机,有了它,以前8个人干2天的活现在4个人干1天就完成了。”站在自己的“作品”前,水稻种植科技示范户董金福笑着说。

今年60岁的董金福是梧桐河农场有限公司职工,经营着600多亩水田,是一名老“庄稼把式”。在几十年的务农生涯中,董金福根据一线生产实际需要,不断改进农机农具,方便了职工群众工作,也为农场发展生产和技术推广做出了贡献。
近几年,梧桐河农场有限公司加大了农业标准化管理,需要在秋天整地、备土。在一次检查收割机工作情况时,董金福受到收割机上筛子的启发,将筛子、液压缸、车斗组合在一起,用液压调节筛子的角度,通过机械抖动筛子完成筛土工作。只需两个人操作,十几分钟就可以筛3立方米土,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
此前,根据播种车的构造原理,董金福还改装发明了大棚快速播种机,以前手拉式播种车3个小时能完成的工作量,现在只要3个小时就能完成。去年1月,董金福改装的水稻播种一体覆土机已经获批国家专利。
董金福不仅每年都被农场评为优秀党员、工会积极分子、致富能手,还被授予管理局劳模光荣称号。农场鼓励支持他创建了“劳模创新工作室”,利用这一平台,董金福带动了一大批劳动模范为大家做技术推广,提高绿色种植水平。董金福采用互联网+定制农业的模式种植水稻,2016-2018在水稻成长期以每亩1万元私人定制给远在大连、宁波等地客户,亩效益可达4000元。
董金福的经历是北大荒农垦集团宝泉岭分公司现代化农业发展的缩影。目前,农场农机总动力达到12万千瓦,在用机具数量11000台套,其中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大中型农机具占比60%以上。农机田间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9.9%。农场年承担各级试验示范项目20余项,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90%以上,农业科技贡献率达70%以上。绿色食品基地认证扩大至58万亩,有机食品基地认证达到3.8万亩,水稻全面积实现产品质量可追溯。科技,让宝泉岭的稻田更绿,让种植户的生活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