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10月13日讯 9月8日,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大庆市龙凤区三永街道澳龙社区党支部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称号,是我省唯一一个获此殊荣的社区党支部。
疫情期间,澳龙社区党支部在基层治理中坚持支部引领、党员示范,通过专责、专班、专策、专人的“四专”模式,有效把辖区党员群众以及驻区企业、社会团体等各类资源组织凝聚起来,团结一致,迎难而上,实现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双零战绩,用实际行动让党旗在战“疫”一线高高飘扬。
澳龙社区所辖区域是解决低收入群体安居的惠民工程,有居民楼166栋、人口8565户23889人,人员结构复杂,外出务工、灵活就业、私营业主等占总人口70%以上,饭店、门诊、商超等九小行业400余家,养老机构5所,疫情管控难度很大。
面对信息摸排难、人员管控难、社区人手紧缺的实际困难,社区党支部第一时间成立联防联控工作组,制定防控工作方案。明确“两委”人员、网格长各自职责,签署责任书,点对点排查,点对点管理。
推进执行有专班,行动“一张网”
单靠几十名社区工作者,要管住100多栋楼和2万多居民,可谓是难上加难。
难题多、情况乱,社区想了不少应对的招儿。社区党支部积极组织引导辖区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物业公司等8家单位及部门联合行动,广泛动员辖区党员、志愿者113人组成宣传动员、卫生消毒、志愿巡防等9个工作专班,协同联动、密切配合,迅速组织开展抗疫典型事迹推送、排查巡逻、分发物资、执岗执勤等工作,查盲点、补漏点,织密辖区内控网,形成了党支部领导下的群防群治工作格局。
社区工作者都是这张网上不可或缺的结点,事无巨细、吃苦头是常事儿。澳龙社区党支部书记田凤伟在一线和网格长一起入户,亲自包保重点防控对象,把有风险的工作揽在自己身上。她说“抗疫精神说起来是一个大概念,但在我们社区,抗疫精神就是关键时刻喊出的一句话,危急时刻拧成的一股绳!”在工作前线,她专挑最脏最累的活儿干,拧瓶盖双手磨起了蚕豆大的血泡,加上酒精浸泡、反复损伤,几天下来她的手上结满了硬痂。守好“责任田”,当好“螺丝钉”,社区工作者牢牢记在心里,刻在行动中。
封闭管理有专策,阻击“一堵墙”
“把社区这道防线守住,就能有效切断疫情扩散蔓延的渠道。”小区施行封闭管理,因为区域特殊性,街道党工委将澳龙、龙铁、惠民苑三个相连小区共同划入澳龙社区封闭管理范围。尽管工作量增加数倍,但社区党支部主动扛责、第一时间完成封堵任务。
为了保证封闭效果、节约人员,社区党支部决定只保留一个出入口,设立24小时门岗,对进出人员车辆实施严格管控。分岗定人、专岗专责,全体党员戴党徽亮身份,卡口党员主动值夜班、站夜岗,调度164名市区下沉干部、社区工作者、志愿者,采取“三班倒”的方式,24小时守好小区大门。
小区平均每天出入人流量约万余人次、车流量约5000台次,对每个人、每台车逐一完成身份核实、登记、测温等一连串的操作,出现交通阻塞是常事。对此,党支部进一步优化举措,推出扫码出行方式,压缩卡口滞留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与此同时,针对不同类型人员分类施测,对外出采购办事人员核验身份证和出入证管控外出时长、对上班人员核验身份证和工作证管控外出路线,有效规避“钻空子”现象,确保防控工作不落一车、不漏一人。
定向服务有专人,合力“一股绳”
为更好解决疫情防控期间部分群众面临的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生活困难,以及特殊困难人员基本照料服务需求,针对外地返庆人员,社区党支部实行“社区报备—门岗登记—签责任书—发告知书—居家隔离—监管服务”六步法,每15户设立1位监管服务专员,建立微信监管群,每天为返庆人员监测体温、配送生活物资、处理生活垃圾,累计设立服务专员21人,为群众代办事项2600余件次,居民“宅生活”顺心又贴心。
随着辖区411家九小行业复产复工,社区党支部将所有商户划分到网格,联合市场监督管理局等行业主管部门不定时“随机走”、网格长带领党员志愿者每天“覆盖走”,通过“两看一问一提供”的方式,帮助商户有序恢复经营,累计发出防疫公告5700余份,送出酒精600多瓶。在社区党支部感染下,小区内涌现出了许多志愿者和热心居民,帮忙分装发放酒精近万瓶,协助修复护栏70余处,形成了小区全民参与、共同抗疫的感人一幕。
非常时期澳龙社区党支部高举党旗,真真切切地成为社区群众的主心骨和贴心人。田凤伟说,社区党支部将把战“疫”中形成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充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来,以实际行动践行党员誓言,当好基层“守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