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创新关爱青少年成长载体
2020-10-14 14:12:02 来源:东北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创新关爱青少年成长载体

  泰来县江桥镇齐心村关工小组微信群群主刘美珍

  2020年9月

  2017年,按照县关工委提出开展网上关工的要求,在村党支部的领导和支持下,我以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为己任,拓宽工作领域,丰富工作内容,创新工作载体,开始尝试网上关心下一代工作,先后牵头建起了三个微信群,即家长关爱微信群,有171人;五老、青年微信群,有148人;青年流动人员微信群,有47人。三个微信群为促进我们齐心村青少年健康成长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建立五老、青年工作群,及时发布工作和活动信息

  我经常在工作群向关工领导小组成员和五老及时传达上级关工委文件、镇关工委工作意见和阶段性工作安排,转发县关工委活动简讯,让领导小组成员和五老及时了解上级关工组织的工作要求和有关信息,知道做什么和怎么做。十九大期间,向五老转发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和大会实况;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从3月5日到20日,每天晚上都转发大会实况,给白天没有看到新闻的人晚上补回来;“五四”青年节之际,我把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转发到群里,在青年中掀起了学习习总书记讲话的热潮。我还引导青少年学法、知法,成为遵纪守法自尊自爱的人。去年3月份,我把国家“严令禁止种子经销商经营转基因种子,农民不得种植转基因作物,否则对其经济制裁,永远取消其粮食补贴”这一消息发到群里。很快一名小青年找到我说:“种转基因作物的后果真的像你网上说的那样严重吗?我去年种的都卖出去了,也没怎么样啊!”我诚恳地劝他说:“法律的警戒线是不能越过的,转基因作物害人害己害国家,过去你不懂就让它过去吧,我希望你把买回来的转基因种子退回去,千万不能再种了。”通过对他浅出剖析相关法律规定,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后来他告诉我,把转基因种子退了回去,并且告诉其他人都不要种了,那是违法的。

  二、建立学生家长群,帮助家长和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最放心不下青少年成长的莫过于长者。从2017年到现在,我与171名学生家长建立了关爱微信群,把关爱和温暖送到困境青少年身边。学生李佳博父母离异,父亲在外地打工,与奶奶在一起生活。李佳博不好好学习,经常旷课,奶奶管不了他,对他无可奈何。我在微信里与其父亲交流了孩子的现状及想法,他的父亲感到鞭长莫及,只好求救于我。我为李佳博确定了一条家训:“生活要节俭,学习要刻苦”,用大字写在一张纸上贴在墙上,要求李佳博照要求去做,让他奶奶监督,并经常把李佳博的表现告诉我。我也经常把李佳博的表现通过微信告诉他的爸爸。这样反复的工作,李佳博有了很大的变化:不旷课,按时完成作业了。在齐市打工的刘云夫妇在群里看到我发的关于开展家庭教育活动的信息后,向我诉说他们家14岁的孩子太气人了,放学不回家去游戏厅,回家就要钱,作业完不成。父母不知教育了多少次,父亲骂也骂也了,就是不济事。我问他们是怎样对待孩子的,他们很委屈地说:“有好吃的我们大人不吃都给他吃,给他买好穿的,都是名牌,钱随便花,只要他要就得给……”我多次劝告他们,问题不在孩子身上,你们只知道一味地在生活上溺爱放纵,对孩子心理关爱几乎处于空白状态,对今后的健康成长也十分不利。我多次和孩子直接视频聊天,陪伴鼓励,让孩子明辨是非,给他讲述抗日战争的故事,讲雷锋的故事,讲我们小时候艰苦奋斗的生活……。有一天我问他:“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是什么意思?”他恍然大悟地说:“刘奶奶,你是在说给我听吧!我明白了,你是为我好。我向你保证,再也不去游戏厅了,再不和不三不四的人在一起玩了,再不乱花钱了。”后来听他父母告诉我,他放学就回家,到家就写作业,还把省下的零花钱捐给困难同学。同时,我动员群内五老、志愿者对留守儿童开展了常态化亲情陪伴、学习辅导等关爱活动。从2017年到现在,我为全村10多个青少年纠正了思想和行为上的毛病,投入1.4万多元帮扶困境孩子,受到家长们的好评。为了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我们利用微信创新教育模式,每逢重大节日,我都要向群里的家长发送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清明节发送“缅怀先烈、珍惜今天”的教育内容;“七·一”发送“知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教育内容;国庆节时发送“祖国在我心中,我为祖国争光”的教育内容。2018年开展“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主题教育活动时,我把《齐心村开展“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主题教育活动方案》发到了群里,宣扬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大庆精神、九八抗洪精神,把英烈精神通过一个个故事表现出来,引导青少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听党话,跟党走。很多家长看后叫好点赞,有的说“这个活动太好了”,有的说“让更多的孩子在今后成长中更有起色”。在开展“争做‘十小明星’”活动时,我把村里的活动方案发到全村家长手中,让家长经常把孩子的进步表现用手机拍下来传到我的手机里,做为评选的依据。最后把评选的结果发到家长微信群里。这项活动在全村家长中引起很大的震动。

  三、建立疫情防控“心灵驿站”解难事

  在过去已有的“家长关爱”微信群、“五老青年”微信群、“青年流动人口”微信群的基础上,我又开设了“心灵驿站”。今年疫情期间,通过“心灵驿站”帮助青少年解决了不少难事。

  一是为周福涛寻到失联七年的妈妈。去年,我通过网络联系为本村困境儿童赵佳蕊找到失联六年的母亲,使母女相见。今年疫情期间,我用微信通过人找人的办法,联系到了本村初中学生周福涛的母亲(他的父母离婚后,母亲去向不明),经过反复做工作,在疫情缓解以后,他的母亲终于来到孩子身边,母子相见了。周福涛把和母亲的合影发给了我,说了一大堆感激的话。

  二是阻止了本村两起办寿聚餐活动。农村有一种办过大寿的习俗,在正月里的初六、初七、初八的时候,为60岁、66岁、70岁、80岁的老人过大寿。我听说以后在微信群里摆事实讲道理,讲解国家为了人民的生命和健康不准聚餐、不聚集的规定,讲解病毒传染的条件,经过耐心的思想工作,阻止了两起办大寿活动和两家学子宴活动。

  三是为网络上转发一些不正规网站的信息辟谣。为了不增加人们的恐慌心理,我在网络上辟谣几十次,同时转发国家网站正规消息,还向青少年宣传预防病毒的知识,时时刻刻观察微信里面的动态。

  四是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我们村一个小青年在村微信群里发信息说:要和××人拼命。我通过微信和他聊天得知,是他欠一个外地债主的钱没还上,只要他有了一点收入,债主就会上门要债。他怀疑有人给债主通风报信,所以在微信群里发了威胁通风报信人的消息。我在微信群里和他讲情、礼、法,讲中国好人榜的一位好人──我们县街基村刘刚替死去父亲还巨债的感人故事,又从百度里搜出刘刚的事迹转发给他。这个小青年通过微信给我点了赞,承认自己做得不对,连连说谢谢我。

  五是用“道德楷模”人物故事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本村留守儿童任哲的奶奶告诉我说,任哲上网课时,奶奶不注意看他的时候,他就偷着玩游戏。我错过上网课和写作业的时间,通过奶奶的微信和任哲聊天和视频。我把县关工委下发的“道德楷模”中的吴昊洋、刘羲檬、衣若男、徐赛男、马芯洋等人故事讲给他听,特别是马芯洋每天要照顾因车祸变成植物人的爸爸,还要做家务,她每天不仅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还带领全组的同学完成学习任务的事迹,深深地感动了他。他向我表态说:你给我讲的几个哥哥、姐姐的条件都不如我,他们都能克服困难好好学习,我再贪玩不好好学习就对不起您和奶奶了。

  日行一善,成效有限,长期坚持会有大改变。几年来的“互联网+关工”工作,使我更坚定了信心,我别的事不想,专门想青少年的事。让爱心的雪球越滚越大,让青少年健康成长,是我最大的幸福!

责任编辑:张广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