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齐齐哈尔
搜 索
深化改革释放红利 激活人才一池春水——齐齐哈尔市人才发展之改革篇
2020-10-28 13:44:35 来源:东北网-齐齐哈尔日报  作者:宋家兴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东北网10月28日讯 当今时代,人才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发展中的齐齐哈尔,视人才为推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近年来,在人才机制体制改革上创新制定了许多方法,包括市委书记、市长“双组长”制,将招才引智等同招商引资的“双招双引”联动机制,“丰羽计划”“乡聘村用”两个创新引才载体在内的多项创新方式在全省开创先河。

  一系列的制度创新和政策创新,激活了人才资源的一池春水,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生机和活力。

  完善激励制度 激发干事创业活力

  为加快形成有利于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有利于竞相成长的激励机制,齐齐哈尔市敢于破除桎梏,构建市场化人才评价认定机制。

  创新的机制打破了固有模式束缚,不唯学历、职称和年龄,将评价权交给市场用人主体,自主认定,创新岗位设置及评价标准,改进职称管理服务方式,下放职称评审权限,由行业主管部门确定具备条件的用人单位开展自主评聘。发挥市场、社会等多元评价主体作用,充分给予用人单位人才评价发言权。

  齐齐哈尔市还积极完善各类人才激励奖励,通过实施“鹤城杰出人才”奖励计划,面向高层次人才,定期开展“鹤城杰出人才”评选工作,召开人才大会进行隆重表彰,对入选人才给予50万元重金奖励;高层次引进人才及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人员的科技成果转化后,根据成果转化获得收益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给予在齐齐哈尔市地方留成部分80%奖励,每人每年最高100万元等政策,让人才在创新成果中有份额、有收益,激发内生动力。

  此外,齐齐哈尔市还尽可能在各个方面给予关照,如在重要会议、重要活动、大型演出场所最好的位置设立“工匠坐席”,增强技能人才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彰显技能人才社会地位;创新优秀中青年专家和优秀专家评选方式,向全市重点产业项目建设一线人才倾斜,营造全社会重视人才的良好氛围。

  破除引进障碍 推动人才队伍建设

  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由传统的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而创新驱动实质就是人才驱动。

  齐齐哈尔市始终高度重视人才工作,通过多年来的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在培养、引进、使用、评价、激励人才各方面都有了很好的成果。如通过实施“八大”引才计划,截至今年9月,齐齐哈尔市在2020年度共引进“名校优生”2041人,省委选调生249人,公务员考录1195人,事业单位招聘619人,基层见习岗位976人,企业吸纳就业1179人,企业见习588人,大学生创新创业716人,合计总数7560人,为城市招聘到了各领域想要的大批人才。

  在特色引才方面,全市16个县(市)区均已启动“丰羽计划”,市县两级“丰羽计划”岗位总数达到251个,支持企业数量达到89家。部分县区2020年度“丰羽计划”引进工作已经完成,紫金铜业、龙江牧原、云鹰集团等重点企业引进人才陆续到岗。截至目前,全市“丰羽计划”完成引进人数达107人。

  此外,齐齐哈尔市还协助市本级技工院校实际招收全日制学生2453人,超额完成年初下达招生计划,是去年招生总数的2.3倍,落实企业用工订单1840人,占招生总人数的75%,均创历史新高。为城市重大项目建设、重点企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撑。

  搭建平台载体 促进各类人才集聚

  人才工作,以用为本。为了加快引才聚才,齐齐哈尔市全力加大对各类人才工作平台载体的建设力度。

  “头雁”团队是省委省政府启动评选的龙江高端人才,为吸引省“头雁”团队进鹤城、驻鹤城,助力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齐齐哈尔市于2019年启动了“头雁”鹤城活动。借此,许多“头雁”来到齐齐哈尔市,齐重数控高级顾问姜辉就是一名“头雁”,他的“航空航天、大型金属制件增减材及高端智能机床设备开发”团队,承担国家重大专项课题7项,主持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47项。近五年,获得发明专利授权24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78项,团队创造经济效益数亿元。

  目前,全市企事业单位已先后与哈工大、哈工程、东北农大、东北林大、哈医大等多所高校14支“头雁”团队正式建立“头雁”工作站,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才来此建设。

  在改革的推动下,头雁工作站、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高校研究生联合培养、科研成果转化等“十大”基地建设有声有色。其中,省内最大规模的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在齐齐哈尔市正式建立,燕山大学首批188名专业硕士已进驻基地实训。预计年底前,全市新建各类校地合作载体数量达到50个。

  另外,齐齐哈尔市建立的省内首家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已进驻企业33户,正在积极引进东南沿海人力资源企业,发挥“鲶鱼效应”。

责任编辑:张广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