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国网黑龙江电力公司驻村工作队:扶贫扶在根上 百姓乐在心里
2020-11-04 14:10:00 来源:东北网  作者:陈显春 王明菲 王春颖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东北网11月4日讯 (记者 陈显春 王明菲 王春颖) “这几个人行,老百姓有活抢着干。”提起国网黑龙江电力公司驻村工作队,抚远市浓江乡生德库村村民董殿义竖起大拇指,“今年春天我家栽西瓜雇不到人,工作队队长张建宁知道后带着两名队员帮忙干了五天,早出晚归一顿饭都没吃。”西瓜成熟后,董殿义第一时间给工作队送去西瓜表达感谢。

村民打捞的鱼产品经加工后实现增值。

  这个位于大力伽湖畔的小村子,三分一的耕地在坝里,种十年往往被淹三四年,收成没保障,这是生德库村的穷根。2017年精准识别后,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为5户10人,2018年已全部脱贫。抚远市也成为国家首批脱贫县,在全省五个脱贫县中名列第一。

  驻村工作队扭住产业扶贫的“牛鼻子”,推进“造血”扶贫。“我是第三批工作队员,国网黑龙江电力自帮扶生德库村以来,先后投入555万元进行电网改造、建设村级光伏电站、民心地秤、村民活动中心,榨油厂等工程项目建设。工作队还利用省财政配套的每年50万元资金为村里建设了4000平米晾晒场以及10万棒木耳菌基地。”工作队队长张建宁说。

  日前,记者赶赴生德库村采访,车行行驶在大力伽湖堤坝上,湖水微澜。夏天夜间巡堤防洪,成为工作队的主要工作之一。

  小村有着丰富渔业资源,但农民们以往却收益甚微。村民李兆军农闲时打鱼填补家用,可打上来的鱼被小贩收走只赚了个辛苦钱。驻村工作队了解到情况后,通过消费扶贫,把农民打上来的鱼进行开膛冷冻包装处理,然后线上线下同步销售,价值提升了一倍。目前,已累计为村民销售渔产品4000余斤。李兆军说:“工作队的一个好点子,每斤鱼我多赚3块钱。”

工作队帮助村民董殿义移栽西瓜秧苗。

  还有一件事令李兆军颇为感动。工作队投资15万元为村里安装了“民心地秤”。“以前卖粮需要去15公里外的县城称重,现在有了地秤,不出村就能交易了,省时省力。”地秤方便村民卖粮的同时,每年还能为村集体增加3万元收入。

  工作队时刻想着如何帮助农民增收,走向小康生活。村民王秀玲家在坝里的地,这几年常遭水灾。王秀玲说:“工作队给我出主意,让我种麦子争取提前收获。”雨季来临,麦子熟了,地里进水需要抢收。工作队员人拉肩扛,麦子全部抢收出地。“张书记肩膀勒出了红血印,他哪干过这么重的农活。”

  到了农村就是村里人,为百姓办事不是说说就拉倒的。脱贫户王秀梅说,工作队帮她盖猪圈、搭鸡架,帮助自己早日脱了贫。如今,家里养了200多只鸡和4头猪,工作队还帮着卖,党的政策好,自己也得努力干,生活啥也不用愁。

工作队义务维护村级光伏电站。

  扶贫扶到根上、扶到点上,脱贫摘帽的生德库村生机勃勃。近几年,生德库村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有目共睹。“工作队真是扶贫扶到了根上。”生德库村党支部书记万仁军说,国网黑龙江电力投资320万元建设303千瓦村级地面光伏电站,截至目前总发电量10.6万千瓦时,收益39.7万元,全部用于发展村级产业、设立公益岗稳定脱贫巩固户就业以及产权制度改革后的产业利润分红。今年又出资20万元购买全套榨油设备,利用闲置村小学校舍创办村级榨油厂,每年为村集体增收5万元。

  “这些项目都是一个个带不走的资源库啊!有了这些好项目,村集体收入不愁了。”万仁军发自肺腑地感激。

  “作为国网黑龙江电力扶贫工作队的第三批队员,我们只是延续了前两批工作队的工作,为国网担当履行责任,”张建宁说,“不管干什么都得用真心去做,只有用心做事才能取得村民信任和支持。下一步,村里工作将从扶贫转移到振兴上,主要以文化品牌打造、特色产业产品、土地集中流转、乡村文明建设为抓手,开启生德库的乡村振兴之路。”

  今年是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以驻生德库村扶贫队为代表的省电力公司26支扶贫队伍,145名扶贫工作人员,全力开展“强网”扶贫、定点扶贫、光伏扶贫、消费扶贫,精锐尽出,在打赢脱贫攻坚收官之战中彰显“国网担当”。

责任编辑:强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