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北网12月16日讯(记者 许诺)12月10日,全省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哈尔滨召开。哈尔滨市民族宗教事务局驻阿城区料甸街道北红村工作队荣获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

北红满族村是省级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96户,人均耕地面积仅4.2亩,种植结构单一,经济发展滞后,基本农田水利设施陈旧,其中屯内路、田间路的问题尤为突出。
根据实际情况,哈尔滨市民族宗教事务局驻阿城区料甸街道北红村工作队争取34万元资金改造了北红村2148米的田间路。随后,工作队又争取省市少数民族发展资金200余万元,为北红村筑桥修路、安装路灯,切实解决群众出行难、照明难的问题。工作队协调市佛教慈善会两次出资53万元,其中25万元用于为北红村贫困户27户改建房屋,彻底消灭了泥草房。其中28万元用于在村主屯建设了一处具有满族文化特色的活动广场,满足了老百姓业余文化生活的需要。

驻村工作队扎实开展脱贫攻坚工作。村民王文琦因意外事故摔伤,干不了重活。工作队了解情况后,帮他募集1万元捐赠资金修建豆腐坊,又拿出3000元的工作经费购置设备。2017年10月,王文琦豆腐坊开张了,一锅豆腐净利润80-90元,每月收入3200-3600元左右。
村民胡大君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家中两个孩子均未落上户口,妻子三级智力残疾,无法正常劳作,母亲年岁已大基本丧失劳动能力,整个家庭几乎没有收入。工作队了解情况后,鼓励胡大君外出打工,并为他家申请低保,为他妻子办了残疾证,让全家人都有了基本的政策保障。工作队3名同志个人出资2万元,以胡大君的名义在赵凤银黄牛养殖场寄养了一头母牛,生产牛犊分红收益为胡大君所有,这些做法,让胡大君一家彻底脱了贫。

工作队瞄准产业扶贫,变输血为造血,在北红村建设了3个扶贫产业项目,年收益70万元以上,有力推动了集体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少数民族群众的收入。投资393.08万元建设了村级光伏电站项目,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总功率500千瓦,运营至今已收益60余万元;投资454万元,建设了秸秆综合利用固化成型燃料项目,占地面积12500平方米,年处理4万亩地的玉米秸秆,年收益27.6万元,可提供工作岗位20个,兼具生态与经济效益;投资89.3万元建设了粗粮深加工项目,占地面积约2000多平米,厂房面积600平方米,年收入5.6万元,可提供劳动岗位5个。产业项目建设,为北红村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