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女孩身高不足1.4米,却使劲儿踮起脚尖,努力伸手触摸位于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省高法)一楼院史馆内那个大大的“法”字。她说:“妈妈说这里不能随便进,今天是公众开放日,我走进这里,我真高兴!”
法官是怎样工作的?案件在法庭是怎样审判的?法院“长”什么样?在百姓眼中,法院是个神秘的地方。自2016年省高法开始举办公众开放日活动后,它的神秘面纱就被“揭开”,各单位和个人通过黑龙江法院网报名端口提出申请后即可到法院参观。

德强学校学生参观院史馆摄赵炳松
开放日,法院大门常打开
在省高法负责公众开放日活动工作人员的手机里,一直珍藏着省高法开放日活动以来收到的100条精选留言。来自社会各界各行业的人在开放日活动中的收获与感动,让她倍感温暖。
“以前,我觉得法院很神秘,离我的生活很遥远。但当我走进法院,看见宪法墙庄严的文字,看到科技法庭的法槌,看到审理案件的视频,我才真正明白,其实法律就在我们生活中的每一处。”公众开放日的留言薄上,很多参观者留下了自己的心声。

美团骑手参观院史馆摄赵炳松
法院一直以来的“高冷”和“神秘”,随着公众开放日活动的举办日渐消散,参观者对司法公正和法院工作有了更深的认知,这也正应和了省高法举办公众开放日活动的初衷:让人民群众一次走进法院,树立一辈子法治信仰。
普法,从学生开始
“我也希望成为像法官那样的人。”走进省高法,哈尔滨市和兴小学的学生们在心中种下了一颗未来理想的种子。省高法举办的开放日活动中,有数十场面向中小学、高校和儿童福利院等学校和机构。“法律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行为规则,也是孩子们未来所要遵循和运用的重要规范,尽早地对法律有形象的认知,对于孩子未来发展至关重要。”在省高法负责公众开放日的工作人员看来,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尽早树立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人生意义重大。

哈尔滨市群力实验小学学生参观院史馆摄赵炳松
“法官工作那么辛苦那么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愿意做法官,在法官岗位上默默坚守?”这个问题,在观看完微电影《我是法官》后,来自各高校法学院的学生们心中有了答案。电影中的王法官正是5000余名黑龙江法官的缩影,他们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在法官岗位上,守护着这方土地的公平正义。“作为一名法学专业的学生,今天在省高法的所见所感将成为我奋进的动力,终有一天我也会成为一名法律工作者!”这是一名参加活动的黑大法学院学生的心声。
远隔千里,隔不断对法治的信仰
相隔4000多公里,在云南省金平县瑶家新寨边境派出所,一个只有10平方米的警务室里,民警朱国庆和10余名村民正在电视机前,与省高法进行云端连线。党建大厅、领袖故事文化长廊、图书馆、院史馆……千里之外的他们通过网络,“云游”了法院的各个角落。瑶家新寨一位83岁老人一辈子没走出过县城,通过这次连线活动,他看到了千公里之外法院的样子,笑容布满了老人满是皱纹的脸庞。
祖国最东北和祖国最西南缘何“一线牵”?这里面还有一个故事。负责公众开放日活动的工作人员看到了人民日报发表的一篇报道中写道“如果孤独有十级,我就是第十一级”,在云南红河州金平县瑶家新寨,有一间孤独的警务室坐落在半山腰,29岁的朱国庆是云南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红河边境管理支队金平城关边境派出所一名辅警。金平县地处祖国西南边境,与越南山水相连,地势路况复杂,便道小路较多。在瑶家新寨旁就有一条可以绕开检查站、偷渡入境的山间小道。为将这一隐患彻底“堵死”,金平城关边境派出所决定,选派一人常驻警务室。得知情况的朱国庆主动请缨,在这“一个人的警务室”里,远离都市的繁华,他独自一人坚守了600多天,只为保这一方平安。

云端连线云南金平县瑶家新寨“一个人的警务室”
负责省高法开放日活动的工作人员被这个故事深深打动,通过曾经的战友,辗转联系上朱国庆,然后才有这一幕。
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消防救援大队、云南“一个人的警务室”、西藏日喀则……通过云端连线,省高法开放日活动走出黑龙江,把黑土地的“司法温度”传遍了祖国各地。虽然彼此有着不同的口音、不同的方言,但是距离和语言都隔不断人们对法治信仰共同的追求。
司法公开每向前一步,就离人民群众更近一步。从2016年至今,全省三级法院已举办12128场活动,来自党政机关、学校、律所、企业、部队、消防官兵等各行各业的31.2万余人通过法院公众开放日活动走进全省各级法院。未来,全省法院的大门还会持续向公众敞开,把开放日活动当做桥梁,让越来越多人走进法院、了解法院,更好地感受“司法温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