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龙视新闻联播报道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黑龙江将如何再接再厉,持续发力呢?本期的《两会云访谈》,黑龙江广播电视台首席主播、金话筒主持人小翟通过5G+MR技术,与正在北京的全国人大代表岳国君、鲍文波,千里同框,共话创新。

首席主持人小翟:
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紧扣产业链供应链部署创新链,不断提升科技支撑能力。现在,我们通过5G+MR技术置身于嫦娥五号挖月壤的场景。它有一个神奇的“臂膀”,可以自如地伸展,它的背后更有哈工大的一“臂”之力。以哈工大为代表,黑龙江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实力雄厚。接下来,我们该如何打通科研创新链和产业链的堵点,让科研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呢?
全国人大代表
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岳国君:
科研,特别是学校里的基础研发、应用技术要和投资结合起来,比如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在“十四五”规划里有一个章节专门提到此项,以投资来衔接市场和原始创新,这对应用技术的转化是非常关键的。

首席主持人小翟:
创新不仅仅是上天、入海的“高大上”,也在我们的身边。比如说这个看起来有点儿像弹簧的东西,它却是“全球首创”。我把它传递给北京的两位代表看一下。

全国人大代表
黑龙江润特科技有限公司
董事长鲍文波:
这是一个电线,但是它的科技含量就比较高了,它利用了紫外光交联技术。这是世界首创的新技术,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制开发的。2005年我们引进这项技术后,开发了新一代的电缆、电缆材料。从技术到产品,从推广到市场,用了十多年的时间。原来的电线设计寿命是25年,这项产品的设计寿命高达70年。

首席主持人小翟:
我们把科研链与产业链之间的堵点打通了,“十年磨一剑”也成功了。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特别提到了:以“十年磨一剑”精神在关键核心领域实现重大突破。好精神还需要配上好环境。黑龙江目前的创新环境有什么样的变化呢?
全国人大代表
黑龙江润特科技有限公司
董事长鲍文波:
作为一名基层科技工作者,感触很深。黑龙江从2015年到2018年,两次科技型企业三年行动计划给予了我们很多实实在在的优惠政策。这些政策的叠加,使更多的企业走上了科技创新之路。
首席主持人小翟:
下一步,黑龙江还要在哪些地方发力,让创新发展像接力赛一样,一棒接一棒,跑出高质量的加速度呢?
全国人大代表
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岳国君:
首先,要有敏锐的市场感觉,我们必须得以需求为导向,问题为导向;第二,要有深厚的专业功底,我们要知道解决问题的钥匙在哪里;第三,要有宽泛的知识领域。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综合的创新能力,把它运用到市场当中,创造价值。

首席主持人小翟:
装备制造业大型国企在创新驱动方面也非常有发言权。作为共和国长子,中国一重多年来为国家解决了不少“卡脖子”工程,创造了数百项“第一”。2020年,一重的一个大家伙还刷新了一项世界纪录,我们通过虚拟技术把它搬到了演播室。我们来连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一重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明忠,来一同聊聊“它”的故事。
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一重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明忠:
这就是我们2020年6月1日发运给客户的第一件锻焊超大型3025吨加氢反应器。它不仅在重量上是超大,在材料上也是领先的。
首席主持人小翟:
开局关系全局,起步决定后势。在已经开启的“十四五”新征程上,我们的科技创新将越来越多地走入“无人区”。科技创新既不能“照镜子”,也不能“追尾巴”,继续前行要靠什么导航?
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一重集团党委书记
董事长刘明忠:
黑龙江是工业门类最全、工业体系最完善的省份。要充分发挥中国一重、哈电集团等大型企业的作用;要在技术上的自强自立、自主可控、自主创新上下功夫;要在核心技术上成为链主,特别是在创新链上做链主,通过链主来提升我们的价值链,创造好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