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6月21日讯(记者 杨帆)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65年党龄的虎林市离休干部刘涛如今已91岁,他经常说:“不管风多大,雨多稠,一步一个脚印,为党宣传,跟党走”,他始终坚守“只要组织上还需要我,我愿意做点力所能及的事”的铿锵承诺,演绎着一名老党员的忠诚传奇。

1930年3月出生的刘涛,1947年9月参军,1956年7月入党。历任战士、文化教员、分队长、公安军报记者编辑,参加过淮海、渡江、上海战役,在浦东守过海防,在山区剿过土匪,在解放战争中立过两次三等功。1958年跟随王震将军的十万官兵转业到北大荒,1991年在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精神文明办主任的岗位上离休,1992年被聘为虎林市关工委报告员、老干部领导小组组长。曾荣获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全省最美老干部党员志愿者、黑龙江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优秀十大员”等光荣称号。
离而不休老兵踏上新征程
刘涛离休后,一心扑在党的宣传工作上,把学到的新知识、新东西结合自身经历讲给身边人,传递正能量。他几十年来笔耕不辍,把他的革命和战斗经历写成回忆录。反映北大荒精神的《将军岭》等文章在《鸡西日报》上发表;《战友和她的母亲》获《党的生活》征文三等奖。他讲课、备课十分认真,每篇讲稿都凝聚着一个老人的勤奋和心血,每篇讲稿都要多次修改,讲后再征求听众意见,随时增加新内容,所写的草稿、讲稿,堆起来达数尺。他经常阅读有关资料,读书读报、看电视听广播,凡是有教育意义的典型事例都记录下来,有时半夜想起一个事例,也要起床记录,收进报告之中。
他在演讲和报告中始终强调“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爱国主义主题和社会主义价值观。在《回首沧桑》的序言中,市委对他的评价是:“刘涛同志离休后,仍以完成牺牲烈士的遗志为己任,战斗在思想教育战线,宣传中央的方针政策,国内外形势和社会上的热点问题,批驳资产阶级自由化和激进的虚无主义”。
老骥伏枥真情辉映夕阳红
刘涛关心社会公益事业,虽年岁已高,仍尽自己绵薄之力,发现问题及时向有关领导反映情况,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有人要侵占文化休闲广场搞商业一条街,他代表群众给市委书记写信,繁杂的文化广场变得干净整洁;城市缺乏空间,他给规划部门写信;城乡结合部垃圾成堆,他给环卫写信;麻将变相赌博,他给公安局写信;河水污染,他给河长办写信,都得到很好的回应。他是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每年春节义务为老干部和群众写春联上百副,手都写肿了。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他又自创快板,向群众宣传防控措施。她在干部与群众之间搭建了一座无形的沟通桥梁,一条信任的纽带紧紧系在干部和群众腰间。
自1992年被聘为关心下一代报告员至今,刘涛深入城乡、农场、学校等地,义务为青少年讲课150余场,听众4万多人次,受到青少年的热烈欢迎。多年来,他资助的李勇、隋杜悦等12名学生考上大学,已有4人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