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9月10日讯(记者 许诺) 在三十余年的从教生涯中,哈尔滨医科大学张凤民教授始终站在基础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及转化等工作的第一线,与同行专家和团队成员一道,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师资队伍培养与团队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重视课程建设与专业建设,建立了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课程体系,促进教学相长,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医学人才,特别是高层次的基础医学人才。
张凤民认为,医乃仁术,医者仁心,医术与医德兼备是合格医学人才的基本要求。基础医学教育既要保证医学生学习和掌握坚实的医学基础知识与技能,更需要保证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医德的培养。

在长期基础医学专业建设过程中,张凤民与国内同行专家一道,积极探索基础医学专业建设的新路径,规范基础医学专业建设内容与标准;联合教育部基础医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承担起草了教育部《基础医学专业建设规范》;主持建设哈尔滨医科大学国家理科基础医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多次获得国家人才基金项目的资助,已经成为培养基础医学人才的重要平台,主办的基础医学专业已经成为黑龙江省重点专业。
为保证医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专业教育与德育教育的融合,张凤民注重深化教学改革,加强课程与专业建设。他探索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适应于不同轨道学生专业教育的需要。在全国率先组织开展基础医学课程整合与PBL教学的教学改革,建立了创新研究型人才培养体系、新视野育人模式,强化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并重,培养综合素质高和实际能力强的拔尖人才,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张凤民说,真正做好基础医学教育,特别是保证基础医学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不仅仅需要有教学名师,更需要有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以及优良的教学条件、环境与氛围。
为了从整体上保证基础医学教育以及优秀医学人才培养质量,以更好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张凤民通过与香港李嘉诚医学院合作,集中开展PBL教育培训,一批优秀师资专业水平得到提升;组织教师深入班级,加强德育教育,关心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各方面问题。协助解决研究生就业问题,个人出资解决了非洲科尼亚博士留学生的子女就学以及急诊手术等困难;举办教学竞赛等形式,规范全体教师的教学方式,提高全体教师的教学水平与质量,师资队伍整体实力明显提高。
相对于临床医学专业来讲,从事基础医学专业往往被认为是充满着辛劳、枯燥与清苦。但张凤民始终坚守基础医学事业,投身于立德树人的教学实践、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的过程,持之以恒,教学相长,在取得了些许成绩的同时,自身的努力得到了组织的充分认可与师生的高度评价,获得了多项学术职务与荣誉。
在三十余年来从事基础医学教育事业,张凤民辛劳与快乐同在,付出与收获并存,无怨无悔的选择、坚定不移的信心和严谨求实的实践,奠定了基础医学事业发展和师生共同成长的必要基础。张凤民始终坚信,唯有身体力行,不断努力,基础医学乃至于医学教育发展才会前无止境,培养优秀医学人才目标才会顺利实现,健康中国的宏伟愿景一定会如期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