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天是偏爱哈尔滨的——既赐予了这座城市晶莹纯洁的冬天,也赠给了这座城市悦耳动听的夏天。
音乐,是哈尔滨的名片,而拥有着60年历史的“哈尔滨之夏”音乐会,无疑是这张名片上最重要的头衔。

1961年7月5日,在哈尔滨青年宫剧场,一群热爱音乐的哈尔滨人,齐声高唱《黑龙江大合唱》,拉开了第一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的序幕。
此后的60年间,哈夏音乐会不断做大做强,从哈尔滨走向全国,进而走向全世界——1996年第23届哈夏音乐会,改由文化部和哈尔滨市政府联合主办,标志着哈夏音乐会从地方性音乐活动升级为国家级音乐节;2006年第28届哈夏音乐会,确定了“国际化方向”的定位,标志着哈夏音乐会向国际化音乐节的转变。

60载哈夏,起初那些歌唱的面孔,那些动人的旋律,已经成为历史的记忆,但历久弥新的,是群众的热情和活力。哈夏音乐会是群众的盛会,城市里数以百计的业余合唱团,把歌声渗透到这座城市的每个角落。群众性是哈夏的底色。
最近几届“哈夏”音乐会,群众文化活动逾千场,参演人员上万人,观众人数,更是突破百万!

60载寒暑,演出团体换了一批又一批,演出节目换了一曲又一曲,但始终如一的,是对专业化、高标椎的追求。哈尔滨有着浓厚的音乐积淀。在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场交响音乐会、中国第一支交响乐团、中国第一所高等音乐学校等无数个第一,走出了傅庚辰、金铁霖、万山红、殷秀梅等一大批出色的音乐人才。
哈夏音乐会,根植于这片音乐沃土,以国家级水平为定位,承办了全国声乐比赛、全国合唱比赛、全国流行音乐新人选拔赛、全国音乐组合比赛等一系列国家级艺术大赛,不断地散发着艺术殿堂的无穷魅力。

60载光辉岁月,哈夏音乐会已经迈出国际化的脚步,逐渐成为世界性的文化坐标。2010年,哈尔滨与意大利博洛尼亚、英国格拉斯哥、西班牙塞维利亚、比利时根特一起,被联合国授予“音乐之城”称号,成为全中国、乃至全亚洲唯一一座“音乐之城”。
来自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音乐家和演出团体,纷纷登上哈夏舞台,让不同国家、不同文明的音符在这里交融贯通。“月光女神”莎拉·布莱曼曾在这里献唱,世界顶级指挥家祖宾·梅塔曾在这里执棒,哈夏音乐会奏响了国际风的华章,更加光彩动人。

今年恰逢第35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哈尔滨,这座与音乐艺术结下百年情缘的城市,迎来了一座特别的博物馆——哈尔滨音乐博物馆。馆藏的每一件展品,都沉淀着岁月的乐章,跃动着永恒的节拍。展品不会说话,但展馆外、江岸旁的人们却永远活跃着——他们或者纵情歌唱,或者醉心演奏,不同种类的乐器、不同样式的唱法,都共同奏响一个主题——这是一座人人爱音乐、人人爱歌唱的“音乐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