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佳木斯
搜 索
新建新风尚 文明好乡村
2022-05-11 15:42:00 来源:东北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汤原县香兰镇新建村位于汤原县西部,全村977户2362人。新建村通过“强支部、建阵地、抓经济、除陋习、树新风”,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得到有力提升,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实现大幅攀升,文明新风受到广泛弘扬。几年时间完成了从“空壳村”到“百万村”的华丽转变。被评为全国“乡风文明建设”典型案例村,是中组部推广的典型战斗堡垒村。

  党建引领、固本强基、筑牢战斗堡垒

       新建村积极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筑牢发展根基。2015年新建了620平方米的便民服务大厅,7500平方米的健身广场,彻底解决了党支部活动没阵地、服务无场所的问题。村“两委”班子成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坚持党建引领,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突出抓好“四培养工程”,积极发挥“吸铁石”作用,对村中有能力、有责任心、有奉献意识的致富能人加以引导教育,加入党员队伍。制定了《村干部坐班制度》,为百姓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健全完善了《村“两委”议事决策制度》,规范了村干部的行为,提升了村党组织的公信力。

香兰镇光伏发电。

  移风易俗、立破并举、树立文明新风

       新建村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为引领,聚焦乡村振兴发展主线,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率先成立“一约四会”组织,通过村民代表讨论完善相关制度,群众用自己制定的《村规民约》要求自己。由党员干部、村民代表带头抵制巧立名目的办事收礼行为,带领村民从思想上“拔穷根”。以高考学子宴为突破口,创新举办了“金榜题名、除陋习、树新风”茶话会,通过学生谈感恩、老师送祝福、家长谈体会、支教大学生提建议和支部表彰奖励的方式庆祝考生升学,开辟了新型“学子宴”的文明新风尚。五年来,共为50余户高考家庭节省资金60余万元,为推广扶贫扶志、改善乡风文明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志愿服务、互助奉献、建设道德银行

       新建村以开展集体活动为抓手,挖掘农村文艺人才,组建文艺队伍,坚持以乡风文明建设来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心,有效改善了村风民风。成立了新建村志愿者服务队,吸纳了119人,参与环境整治、帮扶济困、疫情防控等活动,体现了新时代新农民的新思想。探索新型村级管理机制,将积分奖励兑换与脱贫攻坚相结合,成立了“爱心超市”,村民通过志愿服务来获得积分,用积分兑换毛巾、茶具等小奖品,营造了志愿服务的浓氛围。为了深入推进村级乡风文明管理,2021年,新建村将“爱心超市”升级改造为“道德银行”,研究制定了道德评比制度,通过开展“讲、树、治、助、乐、庆、孝”活动赚取道德币,沉甸甸的“道德币”激发了村民弘扬新风正气的正能量。

乡风文明试点村标识。

  典型示范、教化育人、发挥模范作用

       新建村坚持用老百姓自己的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充分发挥模范作用,持续开展孝老敬亲、优秀党员、文明户等先进典型评选活动,受表彰群众47户,其中刘玉红家庭被评为全市美德家庭,林凤军家庭被评为全省十星级文明户,通过这些典型的选树,营造了争当先优的社会氛围。创新开展党员“亮身份、践承诺”活动,成立党员先锋突击队,每月5号为党员奉献日,实行党员包街制度,党员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为改变村内环境,村干部不分昼夜带头苦干,动员党员村民积极参与,整村严格按照“七有七无三化”标准建设发展,村内环境极大改善。

  产业带动、壮大经济、助力乡村振兴

       新建村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推进支部建设的关键之举。着重抓好“三资”管理,通过明确集体土地权属,盘活现有土地存量,增加机动地近3000亩,为村集体增加收入17万元。村支部书记牵头成立了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进行高标准经营种植。建设了拥有38栋智能型大棚的黑木耳产业园区、300千瓦光伏电站、占地3万平方米自动喷淋设施的水稻育秧园区、3万平方米温室蔬菜大棚园区,大幅提升了村集体积累水平。新建村黑木耳园区注册了商标,打造了自己的品牌,通过电商、自媒体、国家扶贫网站等多渠道销售,园区实现年产值500万元,直接参与种植贫困户每栋大棚增收达2.5万元。通过各项产业项目支撑,稳步壮大了集体经济,并有效的带动村民持续增收,为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打下坚实基础。

责任编辑:王俊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