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搜 索
院村结对共建谋发展 科技赋能乡村促振兴
2022-06-15 17:56:28 来源:东北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佳木斯市桦南县梨树乡永远村是省科技厅定点帮扶村,也是佳木斯市最大的自然行政村,种植作物主要是水稻、玉米、大豆等传统粮食作物。如何发挥科技力量赋能永远村振兴发展一直是省科技厅驻村工作队的重点任务。

  经过充分调研和积极探索,省科技厅驻永远村工作队坚信,选准作物品种,开展科学种植,培养技术人才,创新增收模式,有了科技支撑,才能让老百姓用好土地,持续稳定增收,助力乡村振兴。为此,省科技厅驻村工作队积极邀请省农科院佳木斯分院与永远村结对共建乡村振兴示范村,以“四新”为着力点,科技赋能打造永远村振兴发展新模式。

  在院村共建启动会上,省农科院佳木斯分院院长丁俊杰表示:“省农科院佳木斯分院将把乡村振兴科研项目向永远村摆放,人才向永远村集聚,为永远村免费提供种子、化肥、技术支持、农民培训,加快优质新品种选育和先进配套生产技术的创新与推广,加速农业科技成果在永远村落地实施,实现永远村农民增产增收,做优做强村集体经济,实现乡村产业的全面振兴。”

  推广新品种,促进粮食稳产增产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粮食安全的命脉。粮食要增产,种子是关键。永远村村民种植作物主要是水稻、玉米、大豆等传统粮食作物,由于农作物品种繁杂,农民不知道哪些品种最适宜本地种植,存在品种多、乱、杂现象,产量得不到保证。为引进适宜本地种植的丰产性、适应性和抗逆性高的作物品种,省农科院佳木斯分院在永远村推广通过国家、省审定的丰产性、适应性和抗逆性高的高产稳产品种,提高粮食产量,实施了“大豆新品种合农114”、“水稻新品种富合48”和“玉米新品种合玉29、合玉188”大面积种植示范项目。

  省农科院佳木斯分院大豆专家李灿东博士表示:“合农114大豆品种在生产试验时平均亩产214.8公斤,脂肪含量高,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和第三积温带种植,今年在永远村种植200亩大面积连片示范田,通过大豆优异品种创制及高产高效栽培配套技术集成,目标亩产达到220公斤以上。”

  示范新技术,为现代化农业赋能增效提质增效

  有了好品种,还得有好技术作为支撑。为改变传统的种植模式,把绿色高效作为主攻方向,大力推广绿色种植技术。6月2日,省农科院佳木斯分院丁俊杰院长带队来到梨树乡永远村召开“院村共建”现场会,开展了水稻育秧棚马铃薯稻草覆盖栽培技术培训,向农民传授了播种准备、摆种、施肥、覆盖稻草及管理措施等技术。“村里的的水稻育秧棚在水稻苗移栽后基本闲置,水稻育秧棚中进行免耕稻草覆盖栽培马铃薯可以增加土地利用率,而且在主茎数、单株结薯数、商品薯率、产量等方面都优于常规栽培马铃薯,技术适用性强,操作简便宜广泛应用推广,是一项省工节本、高产高效的马铃薯轻型栽培技术。经测产,采用此技术马铃薯亩产可达2000-3000公斤,经济效益明显。本次村农民提供的马铃薯种子为尤金,属中早熟品种,植株较抗晚疫病和病毒病,块茎抗晚疫病和环腐病,退化慢、耐涝,丰产性好。”丁俊杰院长介绍到。

  佳木斯分院还为村民推介了“稻鳅生态养殖技术”,通过营造适合水稻和泥鳅共生、共养的生态环境,稻田为泥鳅的生长提供了天然适宜的场所,而泥鳅在稻田中除草,除虫,造肥,增加水体溶解氧等作用促进了水稻的生长,有效改善了土壤理化性质,稻鳅生态种养不仅原位消纳泥鳅产生的有机废弃物,又能生产高品质的稻谷和水产品,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多收,互利共生。

  拓宽新渠道,庭院经济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为发展特色庭院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让小庭院催生“大经济”,省农科院佳木斯分院在永远村实施了“矮杆高粱、特色南瓜、鲜食玉米庭院种植”“肉鸽、肉兔庭院养殖”示范推广项目,通过赠送种子、种鸽、种兔、提供技术培训等多种方式,积极鼓励、引导和扶持农民利用小院大力发展庭院经济种植,促进村民增收致富。通过盘活村内闲置庭院资源,已种植“蛋黄蜜”特色南瓜15亩、“金维糯19”甜糯玉米5亩、“龙杂22、龙杂25 、糯粱1”矮秆高粱2亩。省农科院佳木斯分院盖志佳博士介绍到:“本次示范种植的南瓜为日本引进品种,甜而不干,好吃;鲜食玉米是花甜糯类型,好卖;高粱品种适合酿酒,好喝。今年示范后农民有种植意愿的话,明年可以大面积种植,我们继续免费提供种子和全程指导农户种植。”

  培育新农民,提升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如何发挥好人力资源优势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充分发挥省农科院科技特派员人才优势,省农科院佳木斯分院院长将带队定期到永远村开展结对共建现场会,组织科技人员现场为村民进行技术指导,通过多种形式举办各类科技活动,将农科院的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出去,将科技成果送到田间地头,让农民看得到、学得会,提高村民科学种植、科学养殖水平。创新培训方式,依托省农科院佳木斯分院“农科云”农业咨询平台,提供全学科覆盖、全年直播的线上农技培训服务,从过去的“面对面”到“屏对屏”“线连线”,通过与农民在“云端”互动交流,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地将最实用的技能知识传授给农民,确保他们“用得上,有实效”,为农民学习先进技术开辟了新途径,致力于培养一批注重使用新的农业生产技术、引进新的优良品种,提升产品品质和科技含量的新型农业人才,培养成为发展新农村、托起新农业的生力军。

  “院村共建”是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新模式,充分发挥科研院所科技成果和科研人才优势,助力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工作新格局,将农村打造为技术推广水平领先、技术应用效益显著、模式辐射带动有力的科技示范村,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乡村振兴发展的画卷正在永远村绘就。

责任编辑:王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