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书写精彩鹤岗 "百万(吨)级"大项目群建设纪实
2008-08-01 09:04:31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于浩 郝洪山 谢平 潘宏宇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8月1日讯 近几年来鹤岗市运作了14个重量级大项目,构成了“百万(吨)级”项目群。

  “百万(吨)级”项目是指年生产能力达百万吨(或千瓦)的大项目。鹤岗确定这样的指标,是一种标准,更是一种气魄。

  7月26日,在鹤岗市,年产120万吨甲醇的华鹤煤化工项目和年产104万吨尿素、60万吨合成氨、30万吨甲醇的新华煤化工项目在同一天开工建设。华鹤煤化工项目一期总投资69.3亿元,计划于2010年10月投入试生产。新华煤化工项目总投资60.2亿元,是省政府做出建设东部煤电化基地的重大部署后,第一个签约建设的大型煤化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东北最大的化肥生产企业。

  图为鹤岗市华鹤煤化股份有限公司120万吨甲醇项目开工仪式现场。记者吴树江摄

  这两个项目是鹤岗市近三年来建设实施的“百万(吨)级”项目群的又一亮点。

  每一个数字背后,鹤岗人都在书写精彩。一个个“百万(吨)级”大项目串起鹤岗发展的项链,光彩夺目……

  大项目汇聚成群

  目前在建和今年开工建设的大项目有7个,除上述刚刚开工的两个项目,其余5个是:

  ——投资5.05亿元的120万吨焦化项目,一期30万吨2005年投产,二期90万吨今年开工建设;

  ——投资10.27亿元的年产120万吨原煤的鸟山煤矿项目,2005年开工建设;

  ——萝北萝凤200万吨水泥扩产改造一期投资4亿元的100万吨水泥项目,2008年开工建设,2009年投产;

  ——投资11亿元的年产百万吨玉米深加工项目,一期30万吨2006年建成投产,二期70万吨正在建设,2009年可投产;

  ——今年开工建设150万吨洗煤能力,3年来鹤岗各界投资6亿元新增1000万吨洗煤能力,全部建成达产后该市的原煤入洗能力将达到1800万吨。

  近期运作比较成熟的有3个:

  ——投资40亿元的龙煤集团同徐州禄恒集团合作的120万吨甲醇项目在今年哈洽会上签约,已注册公司,正在做前期工作;

  ——投资46.5亿元的120万千瓦华能鹤电三期扩建项目,2005年开始前期工作,现正在做报批工作,预计2008年开工建设;

  ——投资100亿元的中海油公司120万吨磷肥项目,正在落实原料基地。

  已经建成投产达效的4个:

  ——华能鹤电公司一、二期120万千瓦超临界机组建设工程。其中,华能鹤电公司二期一台60万千瓦超临界机组扩建工程于2007年4月正式运行,项目总投资20.5亿元。

  ——投资2亿元的北大荒(宝泉岭)肉业200万头生猪屠宰加工项目。项目已投产,日屠宰生猪6000头,是全国单体生产线最大的企业。

  ——每年200万吨水稻加工能力;

  ——每年100万吨大豆制油能力。

  以上项目已经开工建设和已落实即将开工建设的总投资245亿元,正在运作的项目总投资356亿元。

  除以上“百万(吨)级”大项目之外,鹤岗还有众多的中小型项目。所有的项目可分为四个方向:

  “线上拉长”。指大力发展资源深加工,特别是煤炭精深加工,延伸煤炭经济产业链,在煤电、化工方面做文章,使煤炭产业链拉长、变粗。大甲醇、大化肥、大电厂、大焦化等都是这方面的项目。

  “面上拓宽”。指大力发展非煤产业,改变“一煤独大”,使旅游、绿色食品、林木精深加工、医药化工等接续替代产业蓬勃兴起。鹤岗市将旅游作为重要的替代产业优先发展,这方面的项目主要有细鳞河风景区、名山岛及名山沿岸风景区、黑龙江流域博物馆等。其他替代产业项目主要有百万吨玉米深加工、200万头生猪屠宰加工、日加工580吨乳品等农产品加工项目,以及200万吨水泥、120万吨磷肥、 100万吨大豆加工等。

  “质上求好求新”。指新上项目必须走新型工业化之路,要在循环经济、高科技方面有新突破,要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科技含量。项目建设由原来的偏重数量向质量与数量并重加快转变,不仅有煤接续、煤电和粮油加工等传统项目,还有煤化工、仪表、制药等精深加工项目,更有矸石发电、稻壳发电和矸石空心砖等循环经济项目。禾友农药、米糠油及深加工、木糖、保健调味品、抗艾滋病毒药物等项目,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填补了省内、国内空白;鹤岗巨源金属制品公司石墨电极项目填补了我省石墨化电极产品空白;鹤岗经纬木糖公司属国内单厂生产能力最大的企业,并创造了国内木糖行业建设的时间最短、调试周期最短、工程质量最优三项同行业之最;2007年初,华能鹤岗发电有限公司二期扩建工程3号发电机组实现并网发电一次成功,这是东北地区第一台60万千瓦超临界发电机组。

  “全面发展,共享成果”。除大上生产性项目外,按照统筹协调、全面发展的要求,大力进行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项目建设,3年来共投资20多亿元进行了沉陷区治理、供热三期、卫生、公路、水利、商贸、新农村建设等;精心规划、开发、实施一批城镇基础设施和科技、教育、卫生等社会建设、文化建设项目。使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建设和民生民利等各类项目同步推进,改善生产生活环境,让人民群众享受发展成果。


  对比,反思,分析,落后的现实迫使煤城人积极找寻出路,深刻认识到项目的重要性

  决策“三年项目建设年”

  大甲醇、大化肥、大电厂、大焦化……一批重大项目串联起来构成大项目群,成为鹤岗市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成为引领鹤岗经济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奠基之作。

  大,不是盲目求大。大,紧扣着鹤岗的实际。

  鹤岗,边疆煤城。缘煤而立、因煤而兴。50余年峥嵘岁月,数亿吨煤炭从这里运往大江南北。迈入新世纪,这座城市却面临着空前的尴尬:城市产业仍以煤炭为主,工业中煤炭采掘业约占2/3,靠煤吃饭的历史继续上演着,效益在低水平徘徊、失业增加……一系列矛盾凸显出来。曾几何时,原煤产量一度位居全国第四的鹤岗,其财政收入在我省四煤城中却处于末位。

  鹤岗市委、市政府经过认真分析,深入思考,一致认识到:项目建设滞后,导致鹤岗发展后劲不足。抓发展要首先抓经济,抓经济重点抓项目。用市委书记朱清文的话说,“抓项目就是抓经济发展的牛鼻子,就是抓经济发展的关键。抓好项目一棋走好,满盘皆活。一定要把发展优势集中到项目上,把发展需要转换到项目上,把百姓福祉凝结到项目上,把竞争赶超的希望寄托到项目上。”

  上什么项目则要结合鹤岗的市情,这方面市情主要有两个:

  一:鹤岗是以煤炭资源为主的矿产资源型城市,煤炭储量20多亿吨,有充足的水、电资源和土地优势,可以承载大型资源深加工项目和高耗电、耗水项目,做大做强煤电化产业潜力巨大;鹤岗区域内沃野千里,耕地平坦,是我省重要的粮食主产区。鹤岗有丰富的草场、水面资源,有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得天独厚的基础。

  二:鹤岗虽是以煤炭为主的资源型城市,但资源总有枯竭的一天。依托资源求发展,但决不能依靠资源,靠煤吃饭的状况必须改变,城市必须发展转型替代产业,积极进行城市创新转型。

  根据上述市情,遵循科学发展观,2005年,鹤岗市委、市政府确定“城市创新转型,人民富裕幸福”的战略决策,制定了“建设两大基地、发展六大产业”的发展思路。“建设两大基地”是指:“抢先建成我省东部煤电化基地、率先建成三江平原优质绿色食品基地”。“发展六大产业”是指发展改变经济结构,促进城市转型的六个替代产业:医药工业、建材工业、林木加工业、高新技术产业、旅游业和对俄经贸产业。

  鹤岗市委、市政府在充分讨论、论证的基础上,决定创新载体,开展“三年项目建设年”活动。从2005年开始,鹤岗市上下进行为期三年的“项目建设年”活动。重点上一批符合科学发展观,能够转化鹤岗资源优势,带动经济提档升级,优化经济结构,促进城市创新转型,提升城市功能的大项目。

  面对机遇、挑战、难题,全市上下拧成一股绳,“咬住项目不放松”,敢闯、敢试、敢突破,戮力同心的拼搏,为该市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完成了最强有力的助跑。


  谋划,运作,一个一个项目抓,一个一个项目落实,3年,1000多个日日夜夜,鹤岗发展的脚步沉稳、疾进

  大项目群从何而来

  明确工作思路之后,重点是建立好的工作机制。为此,鹤岗市在集中力量抓项目建设方面建立了一整套机制。

  一是动员全社会力量抓项目。项目建设必须要举全市之力,要把全市干部群众的主要精力集中到项目建设上来。鹤岗市委市政府据此提出要“全党抓发展,全民共创业,全社会招商,全区域上项目。”

  亲商就是亲民,护商就是护税,扶商就是扶己的观念,变成了鹤岗上上下下的一种自觉行动,全市上下形成了“一切服务于项目建设、一切为了项目建设”的工作导向。来投资,有市委、市政府发放的“贵宾卡”;办手续,有阳光透明、一条龙服务的“人民办事中心”;要创业,有条件日臻完备的工业园区;上项目,有蹲在企业跟踪服务的机关干部。今天的鹤岗,时时处处让外来投资者和本地创业者感受到了环境的优良。

  二是实行副市级以上领导参加重点项目专项推进机制。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等领导班子的副市级以上领导,每人都要负责一个或多个重点项目的推进落实。

  在新华煤化工百万吨化肥项目前期运作中,鹤岗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10余次赴辽宁,多次跑省进京,协调相关事宜。省领导予以高度重视并亲自协调,促成项目合作签约,并使项目顺利通过了国家有关部门的审批。

  三是将项目建设列为各单位“一把手”工程。将项目建设情况列为对各单位“一把手”的主要工作成绩考核指标,各单位主要领导带头亲自抓项目。鹤岗市政府还建立了“安全保障、机制管理、常务看家、主体力量抓招商”的工作办法。

  四是对重大项目实行专项跟踪服务,派干部驻厂全程服务,建立了一个项目、一名市领导、一套专门机构狠抓猛推的工作机制,一抓到底,坚决抓成,确保及时、顺利、高效地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为切实推进项目建设,市委、市政府制定了优势发展共享政策,市域内实行统一的招商引资政策,实行各单位招商异地建设项目产值税收主体部分归引进方;在土地、税收、人才等方面推行了更加优惠的政策;对外招商引资企业和市内民营创业实行同等优惠政策;优质服务重点扶持政策,重点项目、重点企业派驻服务组跟踪全程服务,确保及时、顺利、高效地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做到遇水架桥,逢山开路,急事急办,特事特办。

  为优化服务软环境,鹤岗建成了省内面积最大、行政部门进驻最多的人民办事中心,实行行政职能部门集体集中公开办事服务,明确收费标准和办事时限,统一收费服务和办事管理,实现了“一个窗口对外、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审批”的阳光作业,全面提高了行政效能,使经济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建立了项目开发建设服务中心、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中心、国有资产运行管理中心等服务组织,强化发展服务。

  为使工业建设项目能够更多地享受到政策优势和基础设施的便利,鹤岗加快了工业园区的建设步伐,使产业集群初具规模。为建设园区,市、县(区)两级政府累计投入资金4600万元。2007年组建了市工业园区管委会,加大了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集中规划建设了市级工业园区三个分区,即新华煤电化工业园区、鹤西高新技术工业园区、宝泉岭鹤岗食品龙头企业工业园区,进行了供水、供电、道路、污水、垃圾处理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各县区也抢抓机遇,因地制宜,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工业园或产业聚集区,如东山区的东方红工业园、向阳区的五阳工业园、兴安区的新型建材工业园、萝北县的石墨工业园等。这些园区的建立形成了规模效应、集聚效应和带动效应,为工业建设项目的培育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鹤岗市还将招商引资与招商引智相结合,鼓励创新、引导创业、重奖人才,先后对国内木糖专家程宪民、国内石墨行业专家王永全、省内食品工业专家金洪达、张忠臣等给予科技拔尖人才特殊贡献奖,使他们坚定了在鹤岗这块热土创业的决心和信心。


  大幅拉动经济增长,发展方式得以转变,经济结构得到优化。更多的贫困学生得到了救助,城市居民低保标准得以提高,消灭了零就业家庭……

  大项目群带来大发展

  三年来,鹤岗市突破了发展中所遇的种种困难“重围”,取得了项目建设年的决战决胜。三年共实施工业项目247项,完成投资51亿元,其中千万元以上项目90项,亿元以上项目15项,10亿元以上项目5项,并形成了“百万(吨)级”项目群。

  这是鹤岗历史上空前的,最大的10个大项目总投资在210.7亿元以上,全部投产达产后将新增销售收入160.2亿元、利税51.9亿元。

  过去三年是鹤岗历史上实施、推进项目最多的时期,不但工业项目数量为历史最好水平,而且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建设和民生事业发展项目也是历史上最多的,项目建设的固定资产投资超过“十五”期间全部的固定资产投资。特别是市级和县区项目同步推进,县区新上175个项目的规模和对财政税收的贡献,等于再造了一个县区经济。

  在全部项目中,工业项目占60%以上,成为“项目建设年”的主流。与此同时,沉陷区治理、供热三期、卫生、公路、水利、商贸、新农村建设等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建设和民生民利等各类项目同步推进。

  三年来,鹤岗地区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幅都在13%以上,财政收入从2004年底的8.4亿元增加到2007年底的17.8亿元。在项目建设的带动下,200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42亿元,比上年增长30.7%。

  14个“百万(吨)级”大项目构成的项目群,启动了鹤岗市加快发展的引擎,鹤岗绿色食品工业基地和煤电化工业基地两大基地基本形成。这些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每年就地转化原煤将达1200万吨,占龙煤鹤矿集团产量的三分之二,全市煤炭总产量二分之一多;鹤岗市区域内玉米、水稻、大豆、生猪、乳品等将全部实现就地加工转化,并将辐射三江平原广大地区。届时,鹤岗煤与非煤经济的比重将由7:3调整到3:7。

  项目建设加强了政府财源建设,加快了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步伐。新建项目对财源建设的贡献不断加大。2007年,区级财政收入增幅达到47.5%,最多的区增长了1倍以上,5个以煤经济为主的区,非煤经济提供的税收占到40%以上。

  随着一个个项目的建成开工,项目建设促进就业的民生效益日益凸现。仅六区新上的项目就新增了2万多个就业机会。鹤岗市坚持将发展的成果惠及百姓,大力改善民生,努力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社会事业,扩大公共服务,加强对困难弱势群体的救助,努力增加就业,3年来共投资20多亿元。这几年是鹤岗市社会事业发展最快、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

  2008年初,鹤岗市委、市政府决定乘势而上,开展新一轮的三年“项目建设年”活动,并把这一轮的总体目标确定为力争实施工业项目100项,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0亿元。项目成林,未来的鹤岗将收获更大的硕果……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