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9月19日讯 密山市太平乡庄内村共有7个自然屯,耕地面积6279亩,360户,1410人,党员29人,入党积极分子20人。在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试点工作中,庄内村党支部主动了解村民所想、所盼、所需,努力把学习实践活动打造成“民心工程”,使农民尝到了甜头,得到了实惠,学习实践活动取得了扎实成效。
一、精心组织抓学习,在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内涵上下功夫
为提升学习效果,我们立足农村党员特点,在学懂、弄通、入脑、入心上狠下功夫,努力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1、根据村情,合理确定参学人员范围。对参学人员的范围作了适当的扩展,除村级两委班子成员和党员外,将入党积极分子、村“两委”后备干部纳入进来。此外,还针对村民渴求科技知识、掌握农村政策的实际,在集中培训时吸收部分村民参加,扩大了学习教育活动的参与面和覆盖面。
2、立足实际,采取多种方式搞好学习。针对党员分散在各组,春耕生产任务重,集中学习组织难的实际和村内党员存在“三多一少”(外出流动党员多、年老体弱的党员多、文盲半文盲的党员多,年轻党员少)问题,采取“五学”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是村部办党校,集中学。在村部定期进行集中学习,聘请市理论宣讲团教师、乡里具有一定理论知识的党务工作者进行讲课辅导。二是家庭设课堂,分散学。为了让年党员一个不少学,把课堂搬到老党员家中,安排两委成员与他们结成对子,利用农闲、雨雪天、晚上等时间,开展“一帮一”的送学上门活动。三是千里寄书刊,个别学。为了让外出务工的流动党员一个不漏学,我们给外出流动党员邮寄学习资料,要求他们自学,有条件的利用网络学习,并定期听取他们的思想汇报。四是田间地头讲,巡回学。学习期间,正值春耕任务繁重,我们组织党员深入农户家中、深入田间地头,进行巡回宣讲。实现了学习生产两不误。五是远程教育看,直观学。利用电教设备,依托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网,组织党员收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农村实用技术等方面的远程教育课件,课件内容鲜明生动,受到党员群众普遍欢迎。
3、突出重点,增强学习实效性。为进一步增强学习实践活动的实效性,我们以全面提升农村党员干部整体素质为目的,着重开展了思想解放大讨论活动,村级班子的执行力、创新力和凝聚力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理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提高。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经过村级班子集体讨论和多方论证,确定了以“打造绿色生态家园,共创富裕和谐新村”为主题的学习实践活动主题,提出了“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解决居民群众普遍关心、反响强烈、涉及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努力打造全面消除贫困的富裕平安新村,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绿色生态新村,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温馨和谐新村,具有典型示范作用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样板村”的活动目标。
二、严肃认真抓查摆,在找准问题上下功夫
为了把班子和干部存在的问题找准摸透,我们通过开展班子成员分析检查、党员之间相互谈心、与群众之间相互交心等活动,积极深入农户家中和田间地头,面对面、心贴心地与广大农民“唠家常、话发展”,广泛征求意见建议,查找差距不足。
1、通过多种渠道,把群众的意见收集全。一是开会查。分别召开党员、团员、村民代表、普通群众参加的4个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二是走访查。党员干部每人包5-7户,带着问题、带着任务深入村民家中,深入到田间地头征求意见,认真填写《走访登记表》。三是问卷查。向全村群众发放了调查问卷,主动征求他们对村级班子和党员干部的意见和建议,回收率达100%。四是对上查。主动征求乡领导、机关站所的意见,请他们帮助查找班子和党员思想和工作上存在的突出问题。
2、开好民主生活会,把自身的问题挖掘透。我们先后召开了班子民主生活会和党员专题组织生活会,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在问题的查找上,严格按照“三查七治”,坚持做到“三不看”,即不看面子、不看关系、不看交情,全村党员干部共计谈心谈话368人次。村“两委”班子负责人的剖析材料由乡党委和市乡派驻的指导组把关,其余党员干部的剖析材料由乡包村领导和村党支部书记把关,确保了剖析材料高质量、上水平。
3、采取有效方式,把查摆的问题公示好。村“两委”班子成员对查摆的各种问题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梳理分类,将梳理后的问题,采取广播讲一讲、宣传板报登一登、大会小会说一说的办法向群众公示,使90%以上的村民了解了村党员干部查摆出的问题,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公示后村干部和指导组及时收集群众的意见,看问题查找的全面不全面,群众认不认可、满意不满意。
三、实实在在抓整改,在农村求发展、农民得实惠上下功夫
把整改提高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在市乡指导组的帮助下制定了整改方案,明确了整改期限和整改措施,村干部分工负责,把整改工作真正落到了实处。认真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深刻剖析自身在思想观念、工作纪律、工作作风、工作能力、工作机制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扎实做好废、改、立工作,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初步形成了以人为本、科学管理的长效机制。目前,我村已废除不符合发展要求的制度11项,完善内容不适宜的制度23项,重新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8项,村级班子成员和党员干部带头遵守,广大村民普遍认可、积极支持,各项规章制度有效落实,全村基本实现了制度化、规范化管理。
通过深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大力实施“民心工程”,使我们庄内村党员干部的精神面貌和经济发展都取得了显著的变化。一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让村民生产生活放心。在活动中,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对群众反映最集中、最强烈的问题和意见,深入进行研究,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针对村民反映村内有4000多亩农田属于中低产田急需改造的问题,村党支部积极协调省农业开发办投资200万元,对4000亩水田进行改造,现已修砌节水U型渠8公里,修田间路5公里,挖排水干渠10公里,建大型桥涵1座,建涵洞20座。改造后,每年可增加粮食产量40万斤,增加农民收入30余万元。二是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让农民增收致富欢心。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村党支部决定把蔬菜生产作为立村项目,积极配合乡党委争取到省农业开发办投入100万元、鸡西市政府投入50万元,用于蔬菜基地建设,现已建成标准温室10栋、标准大棚43栋,新打机电井8眼,配套了滴灌设施,配齐了小型农机具,修园区路3公里,配电输出已完成。大棚建成后,每年可生产蔬菜22万斤,可使农民增收30余万元。三是加快农民新家园建设,让农村社会和谐顺心。积极协调上级相关部门投资168万元进行泥草房改造,现已投资80万元,改造35户,建筑面积达2100平方米。建设标准化硬质路8公里,投资58万元修砌硬化边沟4000延长米,投资45万元修桥涵3座,投资44万元修铁栅栏5100延长米,投资40万元建设村级综合活动室300平方米,投资30万元修建了2500平方米的休闲广场。四是加大服务农民工作力度,让百姓生活幸福安心。通过深入开展“共同致富手拉手”活动,党员干部与农民“一对一”结对子,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村党员干部帮助农民担保贷款55万元,提供致富信息25条,帮助农民春耕生产出人工115人次、车工27个。针对外来种植户43栋高效节能大棚积水很深的问题,村党支部帮助联系水泵及时排除积水,使其免受损失。针对春耕时期雇工困难问题,村党支部还动员村里党员干部和村民积极出劳务,妥善解决了雇工难题,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