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黑龙江省与央企再次“联姻”签约合作。资料片
东北网12月26日讯 题:“浓墨厚彩”省部合作唱大戏——《特色城镇化崛起黑龙江》系列报道之六
记者 王蕊
2009年以来,一场满载激情、奋进的城镇化大会战在我省展开,一座座现代新城镇、一个个过亿元的大项目在龙江沃土上崛起。龙江经济发展结下的累累硕果,离不开各方力量倾巢发力,我省通过与央企的“联姻”,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提供新支撑、形成新动力,拥有万亿资产的特大型企业投资落户的大戏“连台上演”……
黑龙江位于东北亚腹地,资源优势明显,工业基础坚实,能源供给充裕,地缘交通便利、科技水平较高、生态环境良好,同央企“联姻”,必将助力黑龙江经济发展跃上新台阶。
2000年至2007年间,央企在黑龙江每年投资不足300亿元,最高年份仅达365亿元,占比全省固定资产投资12%,同央企GDP占比22%相差了10个百分点……成为中央企业大省,我省显得“后劲不足”。
针对存在的问题,立足于吸引更多央企参与做大全省国内生产总值份额这块诱人的“蛋糕”,黑龙江大手笔筹谋强化省部合作,强力度吸引央企投资,先后多次走出去、请进来,与“央企”协商共谋合作发展大计,将“点石成金”化为“真金白银”,形成央企地方合作发展、互利共赢的崭新格局。
合作源远“细水长流” “连台唱戏”跨越发展
由于历史渊源,黑龙江与央企一脉相连。从“一五”时期国家大规模投资开始,到上世纪60年代大庆油田的开发和建设,央企为龙江奠定了雄厚的工业基础。然而,我省作为全国闻名的老工业基地,缺少项目、缺乏资金,一直以来制约着经济发展步伐。令人鼓舞的是,自2009年以来,国家连续密集出台的若干政策,为我省创造了难逢的历史机遇。
我省地域辽阔、储备富足,招商政策优厚,吸引央企“入户”上下一心,积极筹措——以资源换资本,倾力提供土地资金,量身制定优惠政策,全力保障社会化服务,完善对接合作机制,权利辅助央企境外发展,提供最热情、最便捷、最优质的服务……全省各地传来掷地有声的承诺,不禁让央企投资者一次次动容,捷报一个个接连传来,我省与央企合作“初战告捷”,连续两年与央企签约。
镜头一:
2010年6月23日。哈尔滨。
这一天,黑龙江省与中央企业交流合作发展座谈会暨项目签约仪式在哈尔滨举行。签字仪式上,黑龙江省“牵手”中央企业签约46个项目,涉及中央企业25家,总投资额3903亿元。
在我省与中央企业签约的46个项目中,包括战略合作框架协议7个,投资额2683亿元;项目合作协议39个,投资额1224亿元,其中包括中国航空工业集团飞机制造等项目、哈尔滨热电有限责任公司“上大压小”热电联产扩建工程(六期)、中国第一重型集团公司能源装备大型铸锻件生产流程专业化自动化技术升级改造项目、大庆炼化公司30万吨/年聚丙烯项目等一批单体投资8亿元以上的大项目。
此次项目签约,对能源、石化、装备制造、基础设施等黑龙江重点发展的行业和领域起到了推动作用。2010年,黑龙江省的工业增加值央企占56.3%,主营业务收入央企占43.3%,工业利税央企占72%,国内生产总值央企占22%。央企成为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黑龙江省首次与中央企业交流座谈暨项目签约。资料片
镜头二:
2011年6月3日。北京。
这一天,人民大会堂历史性地见证了黑龙江发展史上一件要事:黑龙江与中央企业交流合作项目签约。黑龙江与中央企业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5项,签订合作项目53项,签约总金额1283亿元……
中国建筑材料集团公司、中国医药集团、中国中材集团、中粮集团、中国核工业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中国铝业公司、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一批批叫得响的央企在龙江落地生根,为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提供了重要支撑。
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煤化石化、电子信息、绿色食品、现代服务业……一个个黑龙江重点发展产业异军突起,推进了我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地方与央企共同发展的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此次签约资金之多,项目类型之广,对于黑龙江是难得机遇,其含金量同样不言而喻。”中国核工业集团副总经理余剑锋说,“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在黑龙江发展更加先进、更高标准的核电装备。也要进行作为核能城市供热的小型核电建设,为黑龙江核能发展和国家节能减排做出贡献。”
推动战略合作升级实现双赢
今日龙江,满载收获。明天的黑土地,更加值得期待。团结和谐的政治氛围、宽松优良的经济环境、齐心协力的做事劲头,皆是如今新龙江面向央企的写照。
据统计,2010、2011两年先后两次签约中央企业在龙江投资3903亿元和1283亿元,央企签约投资额突破4000亿元。这比央企近10年在黑龙江省实际投资总额还多。2010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一万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突破一千亿元,粮食产量突破一千亿斤。
步入2011年,我省进入了跨越发展的新阶段,呈现出发展之势、振兴之势和崛起之势。新材料、新能源、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形成;以哈工大、哈兽研等为代表的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科技实力迅速转化和释放,带动了科技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石油精细化工、煤炭精深加工、绿色食品深加工等产业的集聚发展,推动了资源的深度加工、利用和转化;大规模的公路、铁路、机场、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黑龙江工业经济正以雄劲的风姿向一个新时代的迈进。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总经理唐登杰曾说过,在“十二五”期间,兵装集团预计在黑龙江规划投资40到50亿元,重点打造汽车、新能源、特种装备产业。力争实现在调整中发展,在发展中调整,在发展调整中提升,进一步促进与黑龙江地方经济的良性互动、协调可持续发展。
“对中粮来说,黑龙江的战略位置是很重要。双方合作基础良好,黑龙江资源本身符合中粮发展需求,而且开放政策优惠,环境优良政。目前,中粮在黑龙江投资超过70亿元,未来5年将再投资几百亿,一如既往地在黑龙江发展业务,和黑龙江共同发展。”中粮集团公司总裁助理岳国君也看好黑土地的发展潜力。
进入“十二五”,黑龙江正紧紧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历史发展的机遇,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推进现代化大农业示范区、国家重大装备制造基地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这不仅会有力地推动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也为促进央企与黑龙江开展共赢合作提供了更加良好的契机和广泛的空间。发展大产业,建设大园区,新上大项目,推动双方合作战略升级,实现双赢,力争到2015年,全省十大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1.5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