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关于推动我省文化产业跨跃式发展的建议
2012-01-08 14:22:48 来源:东北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哈尔滨市政协副主席贺晔代表政协哈尔滨市委作大会发言。东北网记者 孙晓锐 摄

关于推动我省文化产业跨跃式发展的建议

政协哈尔滨市委员会

  省委提出“十二五”期间要把文化产业打造成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文化产业增加值实现三年增一倍、五年翻两番的战略目标,并将其列为文化发展“八大工程”之一,这标志着我省文化产业开始进入繁荣发展的黄金时期。我们必须解放思想,创新体制机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文化产业跨越式大发展,促进我省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迈进。

  一、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文化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部署,加强组织领导,深化体制改革,制定扶持政策,加大投入力度,文化产业呈现出持续较快发展的可喜局面。2006年以来,文化产业增加值以年均21%的速度递增,高出全省GDP增速9.9个百分点。2010年,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210亿元,比2005年增长159.3%,占全省GDP比重2.1%,比2005年高出0.6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3.1%,比2005年高出0.7个百分点;人均创造增加值6万元,是2005年的2倍。

  在加快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状况与中央和省委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产业增加值位居全国第27位,处于偏后水平。截至2010年5月,全国已有6个省市的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51家文化企业实现上市融资,而我省仍为空白。

  分析制约我省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原因和障碍,一是思想观念相对保守,占位不高,缺乏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创新思维;二是经济基础薄弱,投入总量不足,融资渠道不畅;三是文化体制改革尚未全部完成,文化产业发展体制机制不完善,产业发展环境不够理想;四是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新兴文化产业占比较低,发展后劲不足;五是缺乏人才的培养、引进和激励机制,影响了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推动我省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就我省而言,要使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GDP占比至少须提升一倍,难度之大不言而喻。我们必须拓宽产业视角,强化创新理念,积极学习借鉴文化产业发达地区的先进理念和管理方式,打出一套适合我省特点、适应市场需求的组合拳,着力建成一个强有力的文化产业体系。为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一)创新宏观管理体制,增强文化产业发展推动力。一是应建立统一高效的宏观管理机构,理顺政府与企事业单位的关系,实行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建议打破以往清一色行政人员的格局,吸收一部分专家学者,成立一支文化产业专家顾问团,为党政决策和职能部门管理当好参谋。二是以整合文化资源和推进资源市场化运作为目标,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政府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由管文化单位向管文化市场转变,将工作重点放在产业规划、市场监管、政策支持、法规建设、公共服务上来。三是把文化产业发展切实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如将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增速等,做为考核地区和部门工作的重要指标。

  (二)优化产业结构,增强文化产业发展内生力。培育新兴文化龙头企业,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突破口,应加大力度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产业,增加创意、科技含量,叫响“创意黑龙江”、“数字黑龙江”、“感知黑龙江”。一要优化创意资源的配置,加大对创意产业园的支持建设力度。二要尽力提高文化产业的数字化水平,以信息产业带动文化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三要推动文化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如“文化+旅游”、“文化+地产”、“文化+政务+商务+休闲+居住+会展”等业态,将文化产业融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大循环,实现文化产业由“链式”向“网状”演进。

  (三)开发实施产业项目,增强文化产业发展牵动力。一是加快园区(基地)项目建设步伐。加快建设集聚效应明显、主业突出的黑龙江动漫产业(平房)发展基地、太阳岛风景区和黑龙江(大庆)国家级文化创意产业试验园区等5个国家级文化产业基地,促进文化资源的合理配置。二是打造品牌企业。通过兼并重组、资源整合、上市融资等途径,尽快做大做强出版集团、广电集团、报业集团、演艺集团等龙头企业,扩大哈尔滨马迭尔集团、松雷集团等自主品牌企业知名度,抓紧进行“龙”字号编组,倾力打造龙江文化航母。三是依托园区和企业,引进产业大项目。开发如哈尔滨“音乐之城”、哈尔滨东方巴洛克建筑文化群等项目;做大做强冰雕、雪雕、冰上杂技等冰雪特色项目;借“三网融合”之机加快发展网上娱乐、网上交易等新媒体项目;还可发挥民间文化组织作用,生成一批适应市场需求的新项目。

  (四)创新投融资体制,增强文化产业发展保障力。加快建立黑龙江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推进银企合作,鼓励文化企业利用银行贷款、发行企业债券等方式,投资开发战略性、先导性文化项目。鼓励和支持省出版集团、省广播电视网络公司、同源文化公司等文化企业利用资本市场上市融资。挖掘和利用民间资本潜力,引导鼓励民间资本以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等多种形式,进入政策允许的文化产业领域,参与国有文化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

  (五)完善人才管理机制,增强文化产业发展支撑力。一方面应研究制定我省文化人才“十二五”培养规划,充分发挥在哈高校、高职等各类培训机构的作用,建立多层次文化人才培养体系。另一方面制定并出台更具吸引力的优惠政策,探索健全文化产业人才评价体系、资质认证和激励机制,加快培养引进一批高层次文化管理人才、文化创意人才和文化贸易人才,形成发现、培养、使用、包装、宣传、推介等各个环节相互衔接的文化“人才链”,推动我省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一片热土。

责任编辑:王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