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4月13日电题:变关节点为增长点——牡丹江市对俄经贸忧思录之二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牡丹江市对俄经贸的优势和潜力还有多大?在反思中我们认识到,必须要有一种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应充分发挥市本级在对俄经贸中的核心作用,加强与国家、省的沟通联系,建立良好的协调机制,解决好东宁县互市贸易区换文、“东——乌”铁路和“绥——满”铁路下城子段复线建设等具体问题,整合和发挥好4个对俄经贸口岸的作用,在充分释放原有优势的情况下打造新优势。同时,加强与俄方对应政府的联系,建立有效的协作机制,扩大中心城市对俄经贸发展的影响。
从发展潜力上看,突出以出口拉动经济增长无疑是正确的,但更应看重进口加工对经济的拉动,打好进口资源这张牌是牡市最大的优势。俄远东地区资源富集,木材蓄积量为204亿立方米,占全俄储量的26%,其中熟林占2/3以上;稀有金属达70多种,铁矿储量占全俄的10%,锡矿占95%;石油、天然气储量大,海产品资源非常丰富,而这些恰恰是我国紧缺资源。受国内资源匮乏影响,资本向资源优势地流动明显加速,像东杨木业、上海新高潮、香港力同、亚森木业等企业落户牡丹江,正是看中了这种进口资源供给优势。应充分利用好对俄经贸大通道,在鼓励和支持对俄出口的基础上,把进口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支撑点、促进产业调整的关节点,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把区位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发展优势。
从边贸拉动上看,地产品出口单一和进口加工能力弱,是牡市对俄经贸的劣势,但同时发展空间巨大,加快基地建设是发展的关键。对俄地产品出口主要集中在果菜出口上,其他地产品特别是轻工产品出口少之又少,这已经成为多年来对俄经贸需要破解的重点课题。目前就是牡市居民生活必需品也大都依赖南方供给,对俄出口“买南卖南”这种格局在短时期内难以得到有效解决。就牡市而言,当前应充分发挥地产果菜出口的比较优势,以及俄方市场的需求优势,在发展空间和市场份额上做文章,竭尽全力抓好果菜出口基地建设,调整果菜种植结构,开发适应俄方需求的果菜品种,扩大对俄果菜出口的份额,同时,通过口岸优势、资源优势吸引,加强与南方沿海地区的产业衔接、产品衔接,加快进口加工基地建设,加速贸工结合,精心打造产业集群,形成规模效应。目前,绥芬河、东宁两口岸依托进口木材优势,木材加工业已经形成规模。
对俄经贸“口岸热、内陆冷”、进出口对地方经济拉动不明显等问题,是避不开、绕不过的,有关专家建议,我们应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尤其是对近几年来一直呼吁而未果的问题加大协调解决力度,形成抓对俄经贸发展的强大合力。
建立高层协调、利益共享机制,构筑全方位对俄经贸格局。应充分发挥市沿边开放领导小组在全市对俄经贸工作中的领导作用,通过定期召开对俄经贸联席会议等形式,研究对俄经贸发展,解决对俄经贸发展遇到的重大事项。以建立“利益共享”机制为重点,研究制定全市统一的对俄经贸优惠政策,从根本上促进区域间的合作,并积极引导内陆县(市)区树立“甘当基地、互利合作”的思想,充分依托口岸优势、资源优势,在招商引资、上项目、调整产业结构中发展壮大对俄经贸,彻底解决“口岸热、内陆冷”的问题,形成以301、201国道为主轴的对俄经贸区域合作经济带。
构筑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拉动地方经济增长。应紧紧依托进口资源优势,进一步加快贸工合作步伐,走精深加工之路,逐步拉长木材加工产业链条,进而形成产业集群。鼓励支持以上海新高潮、东杨木业、亿新木业等为代表的木材深加工企业,大力发展高档次、高附加值的木材终端产品,把牡市建成在国内木材加工市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木材集散地、各种中低档板材和高附加值木制品生产基地。扶持食品加工企业加快建设,不断壮大食品进出口加工产业。同时,应依托牡市轻工纺织资源和产业技术优势,借鉴和推广吉信、华宇与南方合作在境内外办厂的成功经验,定向吸引国内服装、鞋帽大企业来牡市投资建厂,积极抢占对俄服装鞋帽出口市场。
打造聚集力强、辐射面宽的发展平台,增强对俄经贸的承载能力,进一步加大推进协调和招商引资力度,加快牡丹江市对俄加工园区及绥芬河、东宁口岸加工区、穆棱下城子对俄工贸园区、绥——绥工业园区的建设步伐,最紧迫的就是做好光彩大市场及相关园区的土地争取和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为发展对俄经贸提供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加工物流平台。发挥好市区现有的商服资源和“国际航空港”的优势,进一步调整对俄商品结构,完善吃、住、行、娱、购等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俄罗斯游客“落地消费率”,打破俄罗斯游客来而不站、来而不购的被动局面。
突破难点、完善服务,积极营造宽松的边贸环境。应加强与省、国家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尽快解决国发19962号文件关于边贸进口环节税减半征收的“双倍低扣”办法取消后,导致进口锐减的问题。否则,完成年初确定的进出口目标将有一定难度,并对进口经贸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影响巨大。另一方面,应积极协调海关、商财税等部门,在权限范围内尽可能地压缩通关环节、减少通关手续、降低通关费用、降低企业经营成本,避免出现企业外流的问题。我省今年投资120亿全力打造新交通本报12日讯(记者张英昕)今年我省计划投资120亿元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增强公路水路运输服务设施,公路建设里程达9217公里。这是记者在今天召开的全省交通工作会议上获悉的。
2004年,黑龙江省交通建设投资规模达到120亿元,超计划4亿元,公路建设里程10949公里,交工通车5908公里。其中重点工程建设1718公里,交工通车489公里网化公路建设688公里交工通车334公里通县乡公路建设5593公里交工通车2904公里通村公路建设2950公里交工通车2181公里。全省又有81个乡实现以高等级公路相贯通,305个村实现通达或通畅。截止2004年底全省公路总里程达到66821公里其中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1762公里二级公路7034公里。全省交通事业呈现了不断加快发展的良好态势。
2005年全省交通计划总投资120亿元。将实现公路建设里程921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790公里,国省干线二级公路1604公里,通县公路655公里,商品粮基地公路936公里,通乡公路3060公里,通村公路2172公里。年内同三公路佳木斯至方正段、绥满公路亚布力至尚志段、黑大公路兰西至东江桥段项目交工通车。建设道路运输基础设施项目42项,乡镇客运站70个。建设松花江大顶子山航电枢纽等水运项目5项。国省干线公路好路率达到81%,综合值81;农村公路好路率达到55%,综合值67。道路运输完成客运量4.4亿人次,客运周转量238亿人公里;货运量4.3亿吨,货运周转量205亿吨公里。水路运输完成货运量1300万吨,货运周转量21亿吨公里。完成交通规费征收32.7亿元。组织重点科技攻关55项,推广应用10项;职工教育和岗位培训3.8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