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北网10月11日电 从哈尔滨关道面向社会重新开园以来,这里已成为东北地区最大的民间收藏聚集地。几亿年前的石头、道台府的水罐和丰富的民间收藏吸引了大批游人。
“道台府”来了献宝人
哈尔滨关道是城市的起点,更是城市历史的印记表现。关注它的不仅仅是旅游者,更多的是城市普通的居民和长者。
在哈尔滨关道施工过程中,一位老者找到哈尔滨关道管理处负责人李长海,老人小心地拿出一个陶罐,请哈尔滨关道在展厅中展示。老者说,他从小就在“道台府”居住。李长海告诉记者,陶罐是原来“道台府”后宅内提水浇花的用品,外层绿釉,古朴大方,是哈尔滨关道保存下来最完整的陶器,有近百年的历史。
打造城市珍品展览厅
装饰一新的哈尔滨关道吸引了众多的游客。众多古玩商们也借哈尔滨关道之名在此摆摊,而更多的收藏家将他们的收藏品在此展示,让市民观看。
在幽静的书房园子里,摆放着三个石凳。53岁的刘学义告诉记者,哈尔滨关道是哈尔滨市的一张名片,哈尔滨收藏家有责任将它打造得更加美丽。据他介绍,三个石凳是他1993年在桂林花巨资买来的珍品,石凳名为曲龙石,产生在大约7.8亿年之前,里面有海洋生物化石,所以石凳的表面呈现出各种海洋生物的形态,有海螺、海参和各种海洋贝类几百种之多。
李长海告诉记者,如今哈尔滨关道已有8名哈籍收藏家在此展示自己的藏品,包括曲龙石、太湖云石、根雕等藏品。
新添60件民间珍藏物件
作为遗址,哈尔滨关道收藏民间物品非常丰富,在最近一批60余件收藏品中,就包括了石佛、纸簸箕、米斗、儿枕等来自民间的老物件。李长海说,我们将继续丰富哈尔滨关道展品,因为还有很多城市的历史等待我们去挖掘。
在展厅的一角,记者发现了一个外层绘有花鸟的纸簸箕。李长海说,这个纸簸箕是清朝人用千层纸制作的,用来装烟叶和针头线脑等杂物。李长海告诉记者,参观哈尔滨关道要用心,因为关道内部的摆放都是有意义的,一物、一景、一厅都是按原址复建的。同时,关道还体现出东北地方特色,各种物品都有“讲儿”,比如儿枕,因为怕枕头压着睡觉的人的耳朵,特意在枕上开了一个六角洞。
图为游人在观赏由7亿多年前的石头制作的石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