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搜 索
贯彻六中全会精神提高构建和谐文化的能力
2006-10-30 06:18:58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杨晓萍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和谐社会是一个宏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实现社会和谐既需要雄厚的物质基础、可靠的政治保证,也需要有力的精神支持、良好的文化条件。因此,六中全会将建设和谐文化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之一明确提了出来,这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新的文化自觉,也是对文化的历史作用在更高层次上新的理性认同。

  一、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文化,和谐文化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内在需要,成就和谐文化才能巩固和谐社会的思想道德基础

  参与和谐文化建设,首先要对和谐文化的基本内涵有所了解和认识,明确和谐文化在建设和谐社会中所起的作用。和谐文化的基本内涵可以描述为: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融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社会风范为一体,反映着人们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基本理念和理想追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文化既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和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文化源泉和精神动力。无论是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还是人与人的团结和睦,乃至于人自身的心理和谐都离不开和谐文化的支撑。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文化,只有和谐文化才能形成和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没有和谐文化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社会和谐,因此可以说,建设和谐文化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内在需要。建设和谐文化的任务就是要培育和谐精神,倡导和谐理念,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亲和力,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文化环境。

  二、构建和谐文化首先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自觉地以此统驭文化工作,并将其融入文化工作的全过程

  社会文化是由多种文化内容和文化形态构成的,要想使多元的内容和形态构成和谐文化的集合,就需要一种统驭的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的地位,只有深刻认识和正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在和谐文化建设中突出重点,抓住根本。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内容,也是我们文化工作的导向性内容。将这种价值体系融入我们文化工作的全过程,是构建和谐文化的首要任务。因此,我们要树立以和为美的审美观,努力把和谐理念和精神融入到各种形式的艺术中去,善于从生活中吸取营养,创作出更多的体现和谐精神、讴歌真善美的艺术作品。要充分运用文艺作品的认识、教育、审美、娱乐等功能,利用各类现有的文化阵地,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文化活动,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推进社会和谐发展。

  三、构建和谐文化要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得到实现,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文化的服务水平是当务之急

  构建和谐文化要坚持以人为本,以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为初始目标和终极目的。要想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公益性文化事业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分析哈尔滨市的文化事业发展情况,我们认为,一方面要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另一方面努力增强服务机构活力,提高服务水平。

  文化基础设施是开展公益性文化活动的前提,也是和谐文化建设的物质基础。目前哈尔滨市文化基础设施历史欠账很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也不健全。针对这种情况,首先,我们要结合全国文化发展纲要和哈尔滨市实际,做好文化发展规划,目前相关部门已经在做前期调研。其次,我们要努力开辟投资渠道。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政府是投资的主体,但除公共财政投入外,还可开辟投资渠道,鼓励社会力量捐助和举办公益性文化事业,广泛吸纳社会资金、民营资本,建立多种形式的投资方式和机制,使全市文化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显著改善。再次,加快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突出抓好队伍建设,推进社区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室)工作,抓好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在本地的应用。

  如何在现有条件下,提高文博图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综合服务能力,是我们今后工作的重点之一。下一步我们将研究如何在公共文化单位创新机制,增强活力,拓宽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方式,改善服务条件,提高服务质量。图书馆将以总分馆制为突破口,从实际出发,将工作重点向区、社区馆转移,缩短服务半径,以中心馆为核心,连接区、街道、社区图书馆,最终形成覆盖全市的公共图书馆网络,以适应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性的文化需求,

  四、构建和谐文化要以改革为动力,要探索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勇于开拓创新,破解难题,推进文化产业的市场化进程

  和谐文化不仅是一种新的说法,而是现阶段文化发展必然过程,也是文化建设的更高要求。文化产业是和谐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在目前文化产业不够发达的情况下,我们首先要更新观念,在创新体制和机制上下功夫,加强政策引导,营造良好环境,形成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增强文化产业的生机和活力。我们要积极推进新华书店、电影公司等国有文化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促进资产、人才、技术要素的合理配置;积极探索专业院团生产经营机制,使之有活力、有生机、有创造力。尝试剧目制作人制、剧目股份制等运作方式,强力开发演出市场,增强自我造血功能,提高自我生存能力。同时要抓好舞台艺术延伸产品的开发和经营,整体推进市场化进程。

  五、构建和谐文化需要丰富的社会文化生活,一手抓精品工程,一手抓群众文化,让广大群众最大限度地享受到文化利益,为社会和谐营造浓厚的氛围

  文化生活对于充实精神世界,提高生活质量,舒缓心理压力,促进社会和谐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健康的文化生活可以成为放松心情、温润心灵的“润滑剂和减压阀”。因此我们要精品与群文两手抓。一要加强对精品工程的领导,安排一定数量的专业经费,力争每年策划、推出一批重点精品创作项目。市直5个专业院团每年深入基层演出要达到1200场以上。另外要继续保持和发挥群众文化活动的优势,创新群众文化活动的内容、形式。大力加强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家庭文化建设,逐步形成和完善城市群众文化体系。要以广场文化活动为基点,积极引导社区文化活动社会化。

  六、构建和谐文化就要进一步加强市场管理,减少不良文化影响,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营造健康有序的文化市场环境,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是和谐文化的基本要求。近年来,文化市场秩序得到进一步规范,文化环境进一步改善。但也要看到,当前文化演出市场、娱乐市场管理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网吧、音像制品等非法经营活动屡禁不止,社会各方面非常关注,文化管理工作的任务很重。因此,要继续深入整顿和规范文化市场秩序,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监督管理,建立分工负责与齐抓共管、日常巡查与技术监控、行业自律与社会监督相结合的文化市场长效管理机制,始终保持对违法经营活动的高压态势。要根据市场管理的新形势,创新管理思路,改进管理手段,促进竞争有序、统一开放的文化市场体系的形成。

责任编辑:张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