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2007黑龙江环保十件大事出炉 松花江流域治理成重点
2008-01-04 14:58:34 来源:东北网  作者:高长利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月4日电(记者 高长利) 4日,黑龙江省环保局公布了2007年全省环境保护十件大事。全省环境保护大会将环保工作融入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战略,黑龙江省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项目开工建设,污染物减排成效显著,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专项行动告捷等入选。

  附:2007年黑龙江省环境保护十件大事

  1、2007年1月7日,省政府召开第八次全省环境保护大会,部署“十一五”期间环境保护工作,将环保工作融入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战略中。会议确定,到2010年,全省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2005年削减20%,化学耗氧量排放量比2005年削减10.3%、二氧化硫排放量比2005年削减2%、烟尘排放量比2005年削减5%,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60%,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70%,自然保护区占全省国土面积比率达到12%。一年来,环境保护工作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不断提高,正在从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转变为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并重,从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转变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同步,从主要用行政办法保护环境转变为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

  2、截至2007年底,《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06-2010年)》我省的116个项目,已有12个建成投入试运行,41个项目开工建设,松花江水质状况基本保持稳定,全流域进入为期10年的“休养期”。省委、省政府按照规划和“让松花江休养生息”的政策要求,不断加大松花江流域污染防治工作力度。4月12日,省委召开常委会专题研究环保工作,省委书记钱运录要求,要把环境保护与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摆在同等重要位置。要把环境保护的各项要求,真正落实在经济建设中。省委、省政府连续召开省长办公会、全省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紧急会议、全省节能减排工作会议,深入细致部署环保工作。目前,《规划》项目总投资77.48亿元,已完成投资20.40亿元。全省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137.2万吨,污水处理率为32.77%。哈尔滨、牡丹江两市的污水处理费调整到0.8元/吨。松花江流域水质状况基本保持稳定,略有改善,我省松花江入黑龙江同江监测断面水质基本为三类。省政府成立了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领导小组,黑龙江、吉林两省协调机制初步形成。环保部门应对环境突发事件的能力全面提高,参与组织了国家环保总局指挥部、黑龙江指挥部、吉林指挥部三地跨区域联合演练工作,妥善处置了肇兰新河等污染事件。

  3、污染物减排成效显著,2007年全省单位GDP能耗、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均有所降低,化学需氧量削减0.6%。年初,张左己省长与各地主要领导签署了《“十一五”期间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和削减目标责任书》,将总量削减目标纳入到省委对市地党政主要领导考核指标中,纳入到年度生态省建设和环境保护市长目标责任制考核指标中,纳入到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中。目前,各地目标正在考核中。同时,我省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执行环境准入条件,否决了一批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建设项目。

  4、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出重拳,2007年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专项行动告捷,中化集团齐化公司等119家环境违法企业被挂牌督办。一年里,我省出动执法人员14800余人次,检查排污企业4061家,停产治理污染严重企业173家,限期治理超标排放企业352家,限期整改环境问题企业215家,对134家环境违法企业实施行政处罚,清理纠正了违反环保法律法规的“土政策”13件,摘掉“重点保护单位”牌匾170余个;关停不符合产业政策的小造纸、小焦化、小炼钢等污染企业116家。中化集团齐化公司、牡丹江镜泊湖啤酒有限公司、哈尔滨市马利酵母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被国家环保总局挂牌督办,黑龙江斯达造纸有限公司、黑龙江中盟龙新化工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被省环保局挂牌督办,市县环保部门对106家企业进行了挂牌督办,维护了群众的环境权益。

  5、2007年,中央和省级累计投入3亿元用于环境保护能力建设,环境管理队伍得到加强,部分市地实现对县区垂直管理。2007年,全省共争取环境保护专项资金3.04亿元,其中,中央资金1.47万元,省级资金1.57万元。完成了48个县监测设备和15个县监察取证设备的招标采购工作。稳步推进省危险废物处置厂、省放射性废物库、三江环境监测站、兴凯湖、呼玛、嘉荫三个水质自动站等重点项目建设。省政府批准成立松花江流域污染防治督查队,哈尔滨市、佳木斯市已实行市以下县区环保部门垂直管理体制。

  6、全省环境民生问题着力解决,城乡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环保成果惠于公众。一年来,全省共取缔关闭一级保护区排污口34个。磨盘山水库向哈尔滨市区日供水量达45万吨,同时西泉眼水库维修加固工程正式开工建设,两个水库将联合替代松花江水源向哈尔滨市供水。城市空气质量明显好转,省辖城市好与二级标准的天数比上年有所提高。开展以“两考”期间噪声整治为重点的“安静行动”。切实加强危险化学品、危险废物和放射源的环境监管,全年跨省转移危险废物总计2800吨,转移转让放射源1046枚。控制农村农业面源污染。启动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实施了一批解决农村“脏、乱、差”生态环境综合整治重点工程项目。

  7、生态省建设全面推进,自然保护工作提档升级。全省全年共治理“三化”草原15.3万公顷,新建人工草地6.7万公顷,草原禁牧面积165万公顷,全年共完成造林面积8万公顷,完成退耕还林面积6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6.89万公顷。伊春市获得国家园林城市的称号,全省已有19个市、县,获得了省级园林城市称号。全省新建省级自然保护区9个,至此,全省自然保护区总数已达到184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5个,总面积570余万公顷。全省已命名的国家级生态示范区21个,省级11个。三江平原生态功能保护区被列入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试点。建成环境优美乡镇124个,近600个行政村开展生态文明村创建活动。9月6日,省政府和中华环保联合会共同主办了“第二届中国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成果展览会”。

  8、中俄联合监测年度工作圆满完成,共获得分析数据2154个。2007年6月11日,我省4名监测人员与俄方有关人员进入第一次联合监测工作断面——兴凯湖龙王庙(中俄边界处),开始中俄跨界水体水质联合监测年度任务。截至8月底,环保部门已经对国家规定的黑龙江、乌苏里江、绥芬河和兴凯湖跨界水体6个联合监测断面18条垂线的33个点位的40项指标进行了两次联合监测,所得数据汇总完毕后与俄方进行交换。

  9、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启动,普查的标准时点为2007年12月31日。我省成立了主管副省长为组长的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组建了各级普查机构,制定普查方案,落实普查经费,开展污染源监测以及试点、培训和宣传动员。此次普查将全面掌握各类污染源及污染物排放情况,查清全省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集中式污染处理设施的数量、行业和地区分布。根据普查结果,建立污染源数据库,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切实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

  10、2007年10月10日,省政府成立重大水专项领导小组,标志我省正式启动“松花江水污染防治与水质安全保障关键技术与综合示范”项目,成为承担国家重大水专项研究任务的重要省份。我省已经编报了《东北跨界跨径河流水污染控制与削减关键技术及综合示范项目实施方案》,得到了国家环保总局专家的认可即将付诸实施。水专项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设立的16个重大科学技术研究专项之一,松花江项目为河流主题之首。我省环科院作为承担该课题的重点单位,正在建设的省级跨界重点实验室,并已进入审批程序。

责任编辑:张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