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北林区破解农村技术断层难题 科技特派员点“技”成金
2008-01-04 16:57:12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张君实 赵智勇 杨欣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月4日电 在新农村建设中,北林区实施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大力推广新技术,破解农村技术断层的新问题,助民增收增效,全区37名科技特派员开展马铃薯、优质大豆、绿色水稻生产开发、绿色大鹅生猪养殖等4个专项行动,建立16个标准化试验、示范、推广基地,累计试验示范56项,推广实用新技术、新品种达102个,培训技术骨干达1.12万人次,项目纯收入达6亿元。

  曾祥彬,首批科技特派员之一,他把防治马铃薯疫病作为科研的攻坚重点,咬定更新药剂品种进行技术创新。从播种到收获,他常常在地里一蹲就是一天:整地、观察、记录数据,不断总结经验。他把技术讲座的课堂建在农户的田间地头,仅去年一年,就办各种讲座和培训班20多次,印发“明白纸”1000多份,受教育农民达8000余人。东富乡的村民说:“曾老师在我们乡就像个农民,跟他学习,让我们把马铃薯栽培技术的难点掌握了。”在示范园区,曾祥彬带领科研人员共引进马铃薯新品种24个,推广新技术18项。马铃薯防病示范区的农户连年获得好收成。

  姜世波,绥化市农科所的大豆育种专家。他把自己的技术传授给了兴福乡聚宝村农民张德山,在他的点拨下,张德山建立大豆种子繁育基地,成立兴聚科技合作社。张德山高兴地对记者说:“像姜老师这样的科技特派员是派到我们农民的心坎上了。”如今,兴聚科技合作社拥有4200亩种子繁育基地,平均产大豆优良品种73.5万公斤,总收入205.8万元,户均收入近万元,技术变成了农民手里的“雪花银”。

  过去,科技指导像一阵风,风刮过了,效果浅。北林区的科技特派员深入到农民中去,和农户零距离接触,就地培养“不走”的科技人才,形成了一人带一户,一户带十户,十户带全村的科技推广方式,把培训与指导相结合。科技特派员苗永曾,把自己在水稻上的研究成果无偿传授给乡邻,已有500多农户种植他所培育的“苗氏香米”,并与嘉香米业签订单,以每斤高于市场价0.02元回收。

  在北林区科信局,杜福祥局长谈起科技特派员作用时说:“过去一段时间,乡镇科技推广力量薄弱,很多好技术只能停留在乡里,不能和农户有效对接,技术传播形成了‘断层’。而科技特派员却当好了新技术的‘二传手’。”在北林区,科技特派员带资金、带项目、带技术直接深入到农户中去,把技术断层巧妙地“焊接”起来,成为农村生产发展的“助推器”。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