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改革开放三十年:麻雀变凤凰 农民变律师
2008-04-25 10:48:17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杨宁舒 王筱棠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4月25日讯 我们一代一代走着。

  走向七色光和一条条称为世纪的纬线。我们越走越激越,被生活太阳般的火热烤得浑身绀紫了……于是我们拿起了笔。我们走到了二十一世纪初,我们被中国在此区间内跨世纪的三十年改革开放而感动。

  我们的笔最后决定要触及社会最小的细胞——家庭,因为它是我们一代代攀援不息的那条脐带,是我们一代代朝觐的一条根。家,摇响了大荒铜铃,拥揽了辛劳的人们,遮蔽了尘霾风雨,更完整地呈现了历史变迁的化境;家,永远牵动着华夏九州五千个纪年的悬念!如今,它又上演着改革开放的新中国异彩纷呈的开心小品。

  这些“家”,就坐落在一片神奇的土地——黑土地上。它在记者的笔下群涌而出,被记者们推向前台,成为一桩桩令人心悦的建筑!

  这些故事从三十年前走来,必将走向更远的远方,讲述着一个又一个时代的变迁史。

  我们的采访选用了一种最不夸张的方式——随意点击,无疑,点击这里的每一个篇章,都是弹拨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中国一根蠕动的神经……

  家庭人物介绍

  丈夫:宋恒玉

  住址:哈尔滨市通顺街

  2002年以前,我是五常市小山子镇胜丰村一名普通农民,春季里弯着腰为别人插秧,每天相当于走20多里地,挣几十元钱。如今,我从事着城里人都很羡慕的职业——律师,正忙着成立自己的律师事务所。怎么样,变化大吧?

  我父亲是乡村教师,母亲与奶奶长年卧床,家里的生活就靠父亲一个月几十元的工资支撑。后来父亲实在撑不下去了,就让我辍学,哥哥继续读书。那年我15岁,自己拼凑了点钱,开起了草编制品加工厂。我每天清晨四点多钟就起来,一直干到半夜十二点。

  到了夏季,我就给别人打短工。插秧、清林、扛大米、做车工,什么都干过。但那时我一点也不觉得苦,就是一心想把日子过好。

  1997年,日子逐渐好起来。妻子说,去实现你的理想吧,家里有我撑着。我每天自学律师课程到深夜,实在累了就出去和妻子一起给别人插秧,一天能挣40多元钱,这样的日子让我心满意足。

  当时我儿子已经3岁了,可以说我是“背着儿子”拿到文凭的。因为妻子外出打工,我一边在家照顾他,一边看书学习。1998年到2000年,我用三年的时间拿到了全国成人自学考试律师专业的专科文凭。

  2002年,国家将律师资格考试同法官资格考试等一起合并为首届国家司法考试,考试的难度非常大。记得成绩单是6月份公布,一天半夜开始查分,我拨通了信息台的电话,妻子在一旁紧张得不得了。我放下电话,故作平静地对她说:“告诉你一个消息,你现在已经是一名律师的妻子了。”她激动得哭了。

  2002年6月,我到哈尔滨开始了律师生涯。到第一个律师事务所工作时,主任说,你可以在这里实习,但不能给工资。我同意了。工作第四天,他主动问我,要多少钱?我说不要钱,我要跟您办案子。

  一年下来,我协助主任办了60多件案子。自己的实践能力、表达能力、分析案件的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

  在城里打拼了六年,我办了很多案子,有了一定名气。妻儿也于2003年来哈与我团聚。妻子在某公司做出纳员,儿子上初中了,学习很出色。一家人生活得很殷实,感到日子越来越有奔头。

  我经常不能理解城里人的“不知足”。我的妻子总是劝我:钱是赚不完的,不要太操劳了。在城里生活多年,我和家人常常怀念农村的日子。春天就想到田里去插秧,秋天就张罗着再到山上采一次蘑菇。穷不一定不快乐,富也不一定就幸福,关键看你有怎样的心态。

 

1994年,宋恒玉与妻子在简陋的农家小屋里举行婚礼。

一家三口在哈尔滨过上了小康生活。

责任编辑:孙岚

我想申请律师执业证,请问需要什么条件?执业前的岗前培训应到哪里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