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7月27日讯 近日,哈尔滨市松北区松浦镇一块底价300万的宗地,由于买家竞争激烈,成功竞拍到了3000万。在“经济大发展交通必先行”理念的引导下,这个区超前建设城乡路网,使土地转让已增值百亿元,并带来67个上亿元项目,使这片承载着“一江居中、两岸繁荣”梦想的土地,由昔日的荒滩变为现代化的都市。
高标准建设城市道路网
数据显示,松北建区四年来,共建成松北大道、学院路和三环路江北段、世茂大道、松北一路等二纵三横城市主干道路,建成东北亚起步区、欧美亚、世茂滨江新城等小区周边道路20余条,建成热源路、虎园路、松北大道绕行路等一批有利经济和旅游发展的城区道路多达70余条,总长371公里,总面积430万平方米,新建道路绿地240公顷。目前,松北区人均道路面积达到21平方米,远远高于全市平均值,已媲美发达国家水平。
按照什么标准修建松北大道,这是当年摆在建区伊始的松北区面前的一道难题。决策者们意识到,一定要为松北区未来的发展预留空间。经过科学规划和周密测算,松北区将松北大道的最高标准提高到双向12车道,沿途建设和改造怡园立交桥、扩孔桥和金河桥,绿化、亮化等配套设施一步到位。这样一来,松北大道的总预算提高到11.26亿元。2006年,全长9.6公里的松北大道全线竣工。幅宽124米的松北大道在展现龙江第一景观路恢宏气魄的同时,也向世人昭示出松北区交通先行的发展理念。
三年半实现公路“村村通”
四年前,小有名气的松北对青烤鹅在哈市只有两家专卖店,产业规模做不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交通瓶颈。随着松北区乡村公路“村村通”工程的提前完成,如今,对青烤鹅由小作坊搬进对青山产业园区,实现产业化生产,打开了全国市场。可以说,对青烤鹅的“一飞冲天”与松北区通村公路的高速建设息息相关。
建区之初,松北五镇的通乡、通村路全是泥土路,坑洼不平,晴天灰土飞扬,雨天泥泞遍地,车辆无法通行,不仅影响群众出行,更影响到各乡镇的招商引资和经济发展。针对这种情况,松北建区后,优先发展农村公路建设。到2007年,松北区的48个行政村全部实现高等级路面公路连通,使原计划五年完成的“村村通”工程提前一年半完成。
四年来,松北区累计投入资金2.62亿元,共建设通乡、通村公路238公里。这些通乡、通村公路的建成,不仅创下了省内乡村公路建设标准最高、质量最好、里程最长、投入最多的四项“全省之最”,更从根本上解决了松北区五镇农村交通困难和农民出行难问题,初步确立了松北区乡村硬化网络的大交通格局。
交通先行拉动百业振兴
集乐村是松北区改革开放先行启动的工业示范村,村里有数十家专业生产塑钢窗的民营企业,由于当时与外界连通的道路是一条多年失修的砂石路,路面坑洼不平,使生产出的塑钢窗难以运出。当笔直宽阔的柏油道路修到村前时,村民们高兴地放起了鞭炮。如今,集乐村塑钢窗业每年的产值已达上千万元,成为松北区的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集乐村的成功模式为松北区交通先行的发展理念做出了注释。从2005年起,在江南三环路规划尚未出台的情况下,松北区在全市先行启动了三环路江北段道路建设,道路全长16.86公里,全部采用高标准建设。松北区委书记王镜铭说,“三环路的建设正是松北区落实交通先行理念的一个举措,它的建成不仅完善了松北区的路网格局,也搭建了松北区招商引资的平台,并提高了周边土地的转让收益,收到了一石数鸟的功效。”
据统计,四年来,松北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达179亿元,其中与道路直接相关的投入达到80多亿元。由于路网等基础设施的超前建设和日益完善,大大提高了地价,仅土地转让增值这一块就让松北区多收入100多亿元。四年来,松北区已累计引进项目363个,协议引资额756.36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84.2亿元,其中亿元以上的大项目67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