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6月30日讯 在春季森林防火的关键时期,大兴安岭地区把学习实践活动与森林防火紧密结合起来,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森林防火工作,通过构筑“五大平台”,全力以赴打好春防攻坚战,确保国家森林资源、人民生命财产及生态功能区安全。
一、构筑宣传网络平台,切实增强全民防火意识。一是通过手机短信、彩信和网页、邮件等载体,实时发布森防动态和火险等级,时刻提醒人们注意森林防火安全。二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标语、条幅、彩旗等传统媒体,注重宣传教育的知识性、趣味性和人文性,使宣传教育入脑入心。三是开展森林防火专题节目、文艺演出、知识普及、论坛讲座等宣传教育活动,以贴近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实际的方式,切实提高广大群众的参与度,吸纳更多的群众投入到森林防火宣传中来。四是认真落实森林防火宣传教育责任制和义务宣管员制度,逐级签订责任状,将宣传教育任务分解细化到每一个村屯、野外作业点和自然人,不留任何死角盲区。五是结合国务院刚刚颁布实施的《森林防火条例》的贯彻落实,广泛开展森林防火普法宣传月、宣传周活动,并把宣传工作重点放在林农交错地带、边远村屯和野外作业点上,加大对入山人员、外来人员、农民和野外作业人员等重点人群的宣传教育力度。通过强有力的宣传教育,使广大群众奠定了坚实的思想防火防线。
二、构筑火源管理平台,全力控制人为火灾发生。组织森林防火指挥部成员单位、驻军、森林部队等,深入到辖区反复开展火灾隐患大排查活动,进行“地毯式”清查,确保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对村屯、林场、公路、油库等重要设施和场所,严格按照“四查四落实”的要求,严查细查各项防范措施落实情况。采取飞机和车辆载人预警巡护的方法,充分发挥快速反应小分队机动灵活的优势,快速高效处置初发火情,及时消除林内火险隐患。依托“三道防线”作用,严格检查过往车辆和行人,严禁违规人员携带火种入山,并注重在重点时段和重点部位的死看死守。严格执行野外作业各项规章制度,每个野外作业点都派驻跟班作业人员,落实防火责任人,并配备必要的扑火工具。实施战区、军地、协作单位、林农“四个联防”,加强农林联防,实施农民参与森林资源管护,做到资源共享、责任共担。健全森林火险预警响应运行机制,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领导带班制度。加强林火气象监测,及时发布高火险警报和预警信息,提前做好应对准备。春防期间,只要具备增雨条件,即适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降低火险等级。
三、构筑基础保障平台,不断提高科学防控能力。大力推进新林、呼中和加林局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二期工程建设,积极做好西林吉、图强、塔河、阿木尔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的项目争取工作。加大对防火公路、塔路、了望塔以及桥涵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尽快完成50个直升机吊桶取水池和呼中自然保护区30个临时机降点的建设任务,确保航空灭火的需要。加强地区及各地物资储备库建设,建立与森林防火工作任务相适应的物资储备库,确保在发生较大森林火灾时有充足的物资储备。
四、构筑队伍建设平台,做好扑火的各项准备工作。加大各级森林专业消防队伍建设,配齐配强设施设备,加强专业技能训练,全面提升扑救森林火灾的综合能力,确保首战必胜。坚持“重点地区,重点防控,靠前布兵”的原则,根据布防方案,将新组建的地区直属专业森林消防支队和森林部队靠前布防,重点部署到十二站、椅子圈、青林、大子羊山、富拉罕火烧迹地等重点火险区。各县区局根据自身实际,将所属专业森林消防队部署到本施业区的偏远地区和高火险地区,尤其是夏季雷击火多发区,重点驻兵防范。充分发挥快速反应小分队的作用,将其部署在关键部位和重点区域,做到有火及时发现、及时扑救。制订科学实用的扑火预案,根据各地不同的山地形态,制定不同的扑火方案,确保战时所需。严格执行用兵补偿制度,利用经济手段和制约机制,科学调动扑火力量,确保兵力的合理使用和投放。
五、构筑监督检查平台,切实强化责任落实。严格落实党政领导齐抓共管责任制,一旦出现问题,不仅追究林场、乡镇领导的责任,还要追究相关领导和主要领导的责任;不仅追究行政领导的责任,还要追究党委领导的责任。坚持明察暗访的检查方式,组织防火办、森林部队、公安局、纪检委等有关部门成立森林防火检查组、督察组,不定期深入乡镇、村屯等基层单位督查森林防火工作。认真贯彻实施《森林防火条例》和《大兴安岭地区森林防火行政问责实施细则》,按照“四不放过”的要求,加大防火责任追究力度,保证各级在责任面前不敢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