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桥上施工忙。
东北网2月21日讯 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冬季,哈尔滨市部分建设工程始终没有停工,千百名农民工奋战在工程第一线,争分夺秒抢工期,为的是让城市建设项目早日惠及全市人民。正月十五一过,部分农民工返城务工,现在大项目工程建设进度如何?农民工生活状态又是怎样?18日、19日,记者深入宣化街交通疏解工程施工现场进行采访。
部分农民工返城赶工18日一早,记者来到位于宣化街与先锋路交口处的宣化街交通疏解工程施工现场,该工程是哈尔滨市首个主城区内采取冬季施工的大项目工程。在一个二三十米高的桥墩上,3名农民工在完成建造桥墩的收尾工作,虽说有保护措施,也让记者为他们捏了一把汗;在桥墩下,来自齐齐哈尔的木工车某,正和工友认真地研究下一步的工作。他对记者说:“初八就从家赶回哈尔滨了,在工地上过的元宵节,虽然不能和家人在一起,但项目不等人啊。”
据负责该工程建设的龙建路桥五公司副总经理姜晓岩介绍,从正月初六到正月十五,施工量不大,再加上春节长假,留守的工人不多,目前工地仅有170名左右的农民工,每天从6时工作至17时,中间休息两个小时。姜晓岩还表示,该工程自11月初开工以来,工程进展顺利,截至目前,高架桥桥体下部工程已基本完工,下一步开始吊梁工程,争取5月末完工。
吃的住的比家里还好
住在简易的板房内、睡在大通铺上、房屋内充满怪味、吃着粗茶淡饭……这是以往人们对许多农民工生活情况的印象。如今,奋战在大项目建设一线上的农民工的生活怎样?听听农民工的话就知道了。19日,正在工作的木工黄大哥告诉记者:“虽然是在冬季施工,但板房里暖暖的,甚至回家之后发现,家里还不如工地暖和呢。”
19日,记者一进入施工现场的板房内,就感觉一股热气扑面而来,因室内外温差较大,记者的眼镜都蒙上了一层霜。龙建路桥五公司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为能让农民工住得舒服,始终保持室内温度在20℃以上。在这个五六十平方米的板房内,整齐地摆放着10个上下铺,屋内不乱也没有怪味,显得整齐有序。
在吃的方面,也不用农民工操心,不但平时素菜、肉菜一应俱全,在过年的时候,施工单位还组织农民工进行会餐。姜晓岩介绍说,现在工人的伙食标准是每天10元,相比于去年的5元,翻了一倍,“特别是在过年的时候,单位还组织农民工会餐。让大家吃点好的,同时也热闹热闹。”
技术工种身价连年涨“以前一个月能挣3000元左右,而现在,一个月能多挣五六百元,挣得多了,干劲儿也足了。”一位农民工在接受采访时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从去年哈尔滨市开始冬季施工以来,农民工的身价也是水涨船高,特别是对于大部分技术工种来说,今年的身价较以往涨了20%左右。据了解,目前力工一天的工资为85至90元,比去年略涨。而涨幅最高的,就属技术工人。在宣化街交通疏解工程中,共有四个技术工种,分别是木工、钢筋工、混凝土工和架子工。姜晓岩说:“去年,技术工日工资是每天100元。从去年冬天开始,涨到每天120元。再加上加班费等,技术工一个月能挣到3500元至4000元。”
姜晓岩介绍说,在项目中,工长的工资是最高的,目前能够达到一个月6000元。但是,高收入也代表要有高付出,工长不但要懂技术,还要同时管理一二百名工人,管理水平上不去也不行。
“后备军”应对用工荒据姜晓岩介绍,再过一个月,宣化街交通疏解工程将迎来一个用工高峰,届时需要1000多名农民工参加建设,用工量是现在的5倍以上。大项目工程建设会不会受到“用工荒”的影响?对此姜晓岩表示,由于大项目建设给农民工的工资待遇及日常生活保障都不错,并且工期较长,很多农民工都愿意投身大项目建设中来。此外,施工单位还会做好人员储备,就拿宣化街高架桥工程来说,起码要储备500名左右农民工,一旦工程需要,马上就能上班。如果人手还不够,则要在人才市场进行招聘。
据一名业内人士介绍,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有一部分是“组团”来,比如都是同一个村的,通过介绍来工地寻找工作,这也使得农民工较好召集。“当然,在录用农民工的时候,管理者将会对工人进行考核,只有通过才能被录用,这是为工程质量负责。”姜晓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