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延芳:特别的爱 赤诚的心
2010年新年伊始,向阳区永春社区党支部办公室走进一位老人。她把一个沉甸甸的塑料袋放到支部书记的办公桌上,“这是我交纳的13万元党费,请党组织收下!”
这位老人叫邢延芳,一位有着57年党龄的普通退休职工。她倾毕生所有,用这份“特别的爱”,向党组织表达了一名共产党员对党的赤诚之心。
1935年4月,邢延芳出生于集贤县永安公社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7岁那年,她成为了佳木斯市转盘道供销合作社一名售货员。由于她工作出色、尽职尽责,1954年,19岁的她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9年,邢延芳转入第一百货商店当售货员。从此,她在一百、六百和百货公司服装批发商店等服务岗位一干就是36年,职务也从普通售货员升到副主任、副经理,直到1988年6月退休。她曾连续12年被评为省、市级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
在三十余年工作中,邢延芳不仅练就了一套过硬的业务本领,更注重和顾客的沟通方法。顾客到她那里买东西,从没发生过矛盾,也没出现过短斤少两的现象。她那热情真挚、文雅和气的笑容总给人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人们都愿意到她那里去买东西,三尺柜台演绎了她人生的价值。
文革期间,邢延芳被打成“阶级异己分子”、“现行反革命”,收容反省5个多月,更蒙受不白之冤长达8年之久。这期间,不让她再从事原来工作,只是打水扫地,可她照样勤勤恳恳地工作,把营业室打扫的干干净净,玻璃窗擦得亮亮堂堂。
看到掉落地上的图钉,邢延芳一个一个抠起来,继续使用;总务发的小笤帚,她用绳和布扎得结结实实,发给各组使用。为了弥补自己学识的不足,她坚持利用空闲时间自学,还通读了《毛泽东选集》四卷。
平反后,对曾经批斗过她的同志,邢延芳没有一丝的怨恨,她依然与大家真诚相处,并且在他人有困难时还主动伸出援手。
1988年,邢延芳退休了。但她继续发挥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她积极参加各项社区公益事业和志愿者活动,坚持帮困助学,长年接济邻居中的贫困孩子,资助他们完成学业,主动参与社区调解工作,帮助长期失和的邻里夫妇重新牵手。
邻居雄立冬1992年从市标准件厂下岗待业,爱人见他体弱多病,没有生活来源就离开了他。他独自带着一个孩子,生活十分困难,一度曾“破罐子破摔”,丧失了生活的勇气。邢延芳知道后,三番五次找到他做思想工作:“孩子需要你,咱们也不能给社会增加负担啊!”
邢延芳帮他联系了社区清洁的工作,每逢年节,她还包好饺子端上菜给父子俩送上门去,开学时给孩子送来必要的学习用品。在她的鼓励和帮助下,雄立冬除了给社区清扫卫生外,还收起了废品,每年都有一定的收入,儿子今年也参加了高考,上了如意的学校。
老居委会主任金凤云入院治病花了很多钱,一时交不上燃气改造费,影响了正常生活。邢延芳知道后,帮她垫付了1000元钱,并亲自到燃气公司求人帮忙安装上。一次,邢延芳来到社区办公室,发现有两个凳子都已经损坏,她不声不响,出门马上就为社区买来4把椅子……
邢延芳为别人舍得付出、愿意花钱,可她自己却过着简朴的生活。她家里没有高档家具、高级家电,她也极少购买新衣。然而,每当社区组织赈灾救灾、扶贫帮困等志愿捐助活动,老人从不落后,一次次地为希望工程捐款,给贫困孩子送去礼物,给身边的困难群众雪中送炭。
2007年,邢延芳从电视新闻中了解到南方遭遇冰冻灾害后,主动跑到社区居委会,从当时700元的月收入中捐出了500元;5.12汶川大地震,她又捐出500元。
2010年1月,邢延芳照顾卧床四年之久的老伴去世了。她卖掉了自己的房子,还清了为老伴治病所欠的医疗费,自己住进了敬老院,却将剩余的13万元积蓄,作为“特殊党费”交给了党组织。
邢延芳对儿女们说:“我是从旧社会走过来的,我的一切都是党给的。我一生没有为党做过什么贡献,最后要把我的所得全部献给党,这也是我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