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搜 索
师爱生辉——记通河县特殊教育学校校长曹桂芝
2011-05-11 14:05:16 来源:东北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师爱生辉——记通河县特殊教育学校校长曹桂芝

  在通河县有这样一个人。她89年入党,从教21年,在三所学校里当过普通教师、班主任、大队辅导员、教导主任、副校长、校长,一直衷情教育,关爱学生,成为家长眼里的好教师、教师心中的好校长、特殊儿童的好妈妈。她就是通河县特殊教育学校校长曹桂芝。

  爱岗敬业的好教师

  上班伊始,曹桂芝就选择了最苦最累的班主任岗位,而且,一直都带毕业班。为了能全身心的投入工作,她说服新婚的爱人先不要孩子,不但每天早出晚归,就连节假日也成天“泡”在学校里,钻研教学,给学生补课,成功送走一茬又一茬的毕业班,也奉献了自己几百个休息日。那年曹桂芝意外怀孕,家人喜出望外,而她想到自己的学生即将毕业,想到不能陪孩子们一起备战中考,心中喜忧参半。怀孕以后身体发笨、妊娠反应强烈,可是她顾不得这些,一如既往的超负荷工作,几次在班级晕倒。医生建议她静卧休养,学校给她放假让她回家。可是她却说:“现在是孩子学习的关键时期,如果换老师学生需要适应很长时期,会耽误孩子的学习成绩的!”那个冬天特别冷,教室的暖气冻裂,水流到地上结了冰,师生在冰上上课,上十分钟课孩子们就要活动一会儿以取暖,而曹桂芝还要抓紧学生活动的这段时间检查学生的作业、分析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由于过度寒冷,她的手、脚都冻肿了,脸上也起了冻疮。那天,她忍着腹痛坚持给学生上了四节课,终于脸色惨白,晕倒在讲台上。孩子们扶她起来时,鞋子和裤管里满是血,她流产了,还患上了冷空气过敏症,而她忍着失去孩子的悲痛,仅仅休息了六天,戴上围巾口罩就回到学校上班。

  曹桂芝任教导主任期间,兼任少先队大队辅导员,照理,她不用再当班主任了,可师资不足,她毅然挑起了三重重担。为了做好这三份工作,她早晨五点半就要到校印卷,安排班级工作,正常时间讲课,科任课时间听课、查课、检查教案,晚上还要批作业备课、刻钢板到深夜,平时还要参加教学研究、组织教学竞赛、开展少先队活动……。由于过度疲劳,她总会觉得头晕,还会出现短暂的休克,校领导和老师们都劝她去检查,她总是说:“没时间,不碍事,一会就好了。”后来竟因疲劳过度而导致暂时性失明,必须入院休养一个月配合治疗。她却固执的开点儿药,就跑回学校领着学生排练全民运动会上要出的团体操,校领导劝她歇一会,可不到五分钟她又站在了指挥台上。怕服药会影响起床时间,她停药两天亲自带队准时参加运动会,学校获奖,大家欢呼雀跃的时候,发现她坐在那里好久不动,她的腿失去知觉了,同志们把她抬到车子里送回家,好些天才治疗好。

  天道酬勤,尽管曹桂芝总是把荣誉让给其它教师,各项成绩还是纷至沓来。省级语文学科骨干教师、市优秀教师,市优秀大队辅导员、市教师职业道德先进个人、市语言文字先进个人、市科研工作先进个人……很早她就成了中学高级教师,她所指导的课曾经获国家、省、市级奖励,培养出一批批年轻骨干教师,输送走一个个成绩优异的孩子,“好老师”的称号在领导、学生和家长中口口相传,她也从一名普普通通的一线教师一步一个脚印的成长为一所学校的领头人。

  攻坚克难的好校长

  刚到特殊教育中心,曹桂芝着实吓了一跳,学生是学龄儿童中的特殊群体,聋哑、智障、肢残、自闭,生活不能自理、性情任意胡为、行为漫无边际。然而,真正让曹桂芝担心的还是教学环境,教学设备落后,教室漏雨,墙体长毛,学生宿舍潮湿闷热、食堂窄小破旧,卫生堪忧。面对这样的状况,曹桂芝感到了自己这个校长肩上担子的份量。一定要改变环境!一定要让学生和正常人一样享受人生!她召开学校班子会和全体教师会,了解学生的情况,征求大家对学校建设的意见建议,号召大家为改善学校面貌献计献策,共同规划学校美好的蓝图。她选择的第一个突破口就是停用多年的教学楼卫生间。由于这个卫生间堵塞,孩子们要到离校百米外的外校如厕,老师要跟在左右,常常是左手拉着大的,右手拉着小的,肢体残疾的孩子经常因为来不及走到厕所尿了裤子。她组织后勤人员和部分教师一起到卫生间通漏接管,还请来了有关技术人员做现场指导,忙了两个礼拜天。当周一孩子们惊奇的发现上厕所不用出楼了,兴奋的像拿到了圣诞礼物一样,互相拍手,传递着彼此的快乐。

  为改善学生的学习生活条件,她动员自己的同学、亲戚朋友和工作过的学校师生为孩子捐赠衣物。她东奔西走,四处求援。县残联,县财政局,县民政局,县妇联,县团委、教育局,民营企业家等等,只要是她想到的能对残病人伸出援助之手的单位个人,她都一一拜访。特教中心悄然发生着变化,学生的被褥焕然一新了,毛巾、牙具、拖鞋等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整齐摆放;闷热的宿舍,安装了电扇,定期消毒;食堂更换了餐桌椅、餐柜,配备了新餐具,一日三餐,营养搭配合理,免费供应。孩子们欣喜地在食堂用餐,用手语表达着“我们都喜欢这里”。

  她深刻认识到,作为特教学校用文化和精神武装孩子的心灵最重要。为此,她把“团结博爱诚信奉献”作为校训,张贴在醒目的地方,把身残志坚的残疾人的榜样张海迪、邰丽华、海伦凯勒等名人字画张贴在走廊,把“自尊、自强、自信、自立”张贴在各教室,激励大家要时刻发扬校训精神,热爱生活,努力向上。特教老师也许永远无法享受桃李满天下的幸福,但特教人就是要做浇灌铁树开花的人。为了教会这些特殊孩子生活能自理,曹校长组织教师搞教学改革,开发适合特教学生实际的校本课程,编写了《生活语言》《生活数学》《手工技能》等校本教材。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观刺激,大脑活动,培养他们心智和技能,她到市里买来学具和模具海洋球、爬爬垫,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把走廊和板报布置的色彩缤纷,用喜羊羊、美羊羊、小红花等情景来教培智班的孩子数数、分类。开辟展示学生技能的空间—“我的巧手同样可以放飞梦想”,展示学生的绘画、十字绣和沙画作品等等。教育局领导来检查,简直不敢相信在这半年来发生的变化:学校环境整洁、优雅、温馨,教职员工积极、务实、上进,教学方式多样、个性、有效,特教孩子乐观、自信、幸福,特教中心成为了家长放心的校园,园丁辛勤浇灌的花园、特殊孩子喜爱的乐园。

  无私奉献的好妈妈

  流产以后,曹桂芝再也没有过自己的孩子。她把自己那份珍贵的母爱全部献给了学生。而她愿望就是让每个孩子都取得自己最好的成绩,让每个孩子都不要掉队。在普通学校任教时,一到周末她就给后进生补习功课,从来没有向孩子们要过一分钱。班里有过孤儿、单亲家庭学生、还有过贫困和父母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每一个孩子提起她,都充满感激。因为是曹老师经常把她们带回家里住,给她们洗澡,洗衣服,做可口的饭菜,让她们感受家庭的温暖和亲人的呵护,小时候,她们是曹老师的学生,长大后,她们都成了曹老师的好朋友,彼此间的体贴和关爱胜似母亲和孩子。

  特教中心的学生生活不能完全自理,曹桂芝像妈妈一样,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她们的生活起居。每到节假日,她都要由爱人陪着到学校给孩子们送水果,全部都是自掏腰包。每周,她要分批领所有孩子到浴池洗一次澡,培智班孩子上厕所,曹桂芝跟着擦屁股,换卫生巾。床乱了,她要帮忙叠好铺平。孩子的衣服脏了,曹桂芝帮忙给换给洗,白天忙不完的晚上还要带回家中做,这些孩子离不开老师的照顾,曹桂芝的日历里再一次没有了休息日。

  还记得曹桂芝病愈归来,学生们在校门口排着长队等候,手捧鲜花将她团团围住,当孩子们亲切的喊着“曹妈妈”,争抢着和她拥抱,关切的询问病情时,曹桂芝泪流满面。只有看到这群孩子,她才感觉最踏实,因为她全部的心思和爱意都在学生那里,看到她们健康的成长,是曹桂芝最大的幸福。直到现在,教师节、母亲节,曹桂芝的信箱总会被孩子们的祝福挤满,一到过年,家里的电话更是应接不暇,电话那端,一句句亲切的“老妈,新年好!”“老妈,爱惜身体啊!”“老妈,想你了。”的问候,总会让她心满意足,她失去了自己的孩子,却赢得了所有的学生的爱。

  与人玫瑰,手有余香。曹桂芝就这样无悔的做着一个传递爱的使者,默默无闻的履行着做一名好老师的承诺,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的优秀品格,平凡岗位上绽放着为人师者爱的光辉。特殊教育工作繁杂苦累,曹桂芝却从没想过离开,截稿前,她阑尾炎术后发炎,每天去医院打针后都坚持上班,她说:“我不能躺在医院里浪费时间,为了我所衷爱的教育事业,为了这些特殊孩子的幸福,我一定要在特殊教育中心坚守到底。”

责任编辑:王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