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新春走基层】停伐第一个冬天,没闲着
2012-02-01 08:29:49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李春晓 刘广鑫 马少忠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制菌室内,工人们正忙着拌料。

  黑龙江日报2月1日讯 眼下,虽然是热闹的正月,但走进伊春乌伊岭林业局福民林场,却很难看到闲人。场长张国安告诉记者:“家家都忙,停止主伐的第一个冬天,我们没闲着。”

  张国安领着记者走进几户职工家,有的正忙着制菌拌料,为三级菌装袋做准备;有的一家人围在一起,网上搜集养殖信息;有的几户人家聚在一起,学习北药种植技术……

  曾经是主伐林场的乌伊岭林业局福民林场,有88户人家250多口人。往年这时正是车水马龙的热闹景象。2011年冬天,林场全面停止主伐,职工群众放下油锯和斧头,快速完成角色转变,由“伐木人”变成“护林人”,由靠林吃饭变成特色种植和养殖的行家里手,第三次创业的热潮在这里蓬勃兴起。

  张国安说,停伐全面启动之前,场领导班子便提前想办法找出路,鼓励干部职工解放思想,发展非林经济,开辟新的财源,真正实现林场停伐不停“产”,职工收入不能减。

  福民林场有野生榛子林2万多公顷,自然资源丰富。由于榛子树老的快,5年就不怎么结果了,如何使榛子林“返老还童”?早在2009年,张国安就一直琢磨,他上网查,找专家聊,翻书看报,出去考察,胸有“秘笈”的张国安把300公顷老化树干锯掉,用药物促使树木萌生新枝条,两年就能结果,第三年就到了盛产期。改培过的榛子果仁大,抗病能力强,产量能翻三五倍。2009年改培300公顷,2010年改培350公顷,2011年已经改培400公顷,福民人要将这“小榛子”做成“大产业”。

  林场还把北药种植作为增加经济增长点的主导产业来抓。去年,场领导到辽宁实地考察,引进了种植中药材——辽藁本。他们通过争取林业局扶助资金和干部职工出资一部分的办法,建立了辽藁本种植示范基地,班子成员和干部带头种植40亩,看到长势良好,职工群众纷纷要求追加种植面积。今年,他们在林下栽植辽藁本苗35万株,盼望着来年能有个好收成。

  “笨”式特色种植养殖在林场悄然兴起。当下,正是种植户和养殖户收获的时候,狍子、山兔、野猪等被慕名而来的客商收走;木耳销售形势喜人,去年,全场种植木耳360万袋,实现销售收入1000多万元;300多吨蕨菜干出口韩国,林场职工户均收入达到7万元以上。

责任编辑:张隽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