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2月9日讯 正月十五这天,大庆市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田园种植养殖场场长田凤桐才结清去年账单,5000亩稻花香大米以每斤5元的价格全部销出,比当地普通大米贵了近一倍,扣除成本纯收入200多万元。田凤桐告诉记者,他这两年花在五常农民刘士凯兄弟身上的20万元技术顾问费,一分一厘都没浪费。
田凤桐与刘士凯三年前结识成为朋友。2009年12月,五常市民乐乡三家子水稻专业户刘士凯,送给远在大庆市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的田凤桐两箱“稻花香”大米。老田头一次闻到这样的米香味,盛出米饭连菜也没加,就干吃了一碗。这顿大米饭,让老田突发奇想,民乐的河套地能种“稻花香”,他的养殖场也在河套地里,不也能种吗?田凤桐放下筷子立刻上网,才知道“稻花香”水稻品种对环境十分挑剔,“年积温要达到2700℃,土壤PH值小于或等于7”,省内一些地区试种过,结果都“水土不服”。
不久,田凤桐到省农科院办事,看到一张全省常年积温分布图,自己的“种养殖场”正好处于第一积温带上,积温甚至比五常还高点儿。如果土壤再符合标准不就可以种“稻花香”了吗?田凤桐取些土样赶到五常“稻花香”主产区民乐乡,刘士凯找人进行了检测,发现这些土壤PH值正好达标。田凤桐兴奋地对刘士凯说:“我琢磨好长时间,这回要试种‘稻花香’。”刘士凯说:“你种吧,我可以帮你。”田凤桐说:“咱哥们情是情,钱是钱,你给我当顾问,一年工资5万元。”刘士凯说:“我一个人怕照顾不过来。”田凤桐说:“你把弟弟刘士臣也带上。”
刘士凯兄弟把民乐水稻种植技术原原本本地端到田园种养殖场。从浸种、育苗、插秧、灌水、施肥等生产环节技术,都列在指挥单上,传授田凤桐和种养殖场职工技术非常细。2010年秋天,田凤桐的上千亩“稻花香”获得丰收。他迫不及待地磨出一袋大米,请大家品尝,米香四溢令人赞不绝口。2011年,田园种养殖场“稻花香”种植面积扩大到5000亩。田凤桐说,明年他的“稻花香”将种植到1万亩。那时,万亩河套地将是稻浪滚滚,稻花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