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哈市社区拥有部分管理权限 或成市民新身份坐标
2012-03-20 09:55:19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鞠红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3月20日讯 目前,哈市将部分管理权限下放至社区。社区,将成为与市民日常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单位”。市民再向他人作自我介绍时,社区和社区社会组织,可能将成为他的新身份坐标。

  从去年至今,全市已有1600余个社区社会组织相继诞生。

  也许你有一颗热爱公益的心,想切实帮助身边的孤寡老人与贫困儿童;也许你有一身才艺,想在家门口以艺会友;也许你生活困顿,但又达不到任何一项现行政策的救助标准,苦于无法与爱心人士“对接”……如今,这些都可以通过社区社会组织解决。

  也许现在的你,连自己属于哪个社区都不十分清楚。但在不久的将来,你的就医就学、交友娱乐等生活与精神需求,都可能在几步之遥的社区内完成。眼下,当你身边的“社区医院”正在茁壮成长时,关系到你的精神及物质需求的社区社会组织,也正在四处“萌芽”。

  目前,哈市政府将部分管理权限下放至社区。社区,将成为与市民日常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单位”。市民再向他人作自我介绍时,社区和社区社会组织,可能将成为他的新身份坐标。

  从去年至今,全市已有1600余个社区社会组织相继诞生。

  “我也能成立一个协会吗?”

  周佩明平均每周收到两个注册社区社会团体的申请。从去年8月至今,香坊区大庆街道办事处共注册成立了37家社区社会组织。至今,香坊区已成立917家,道里区成立550家

  从知道“社区社会组织”这个名词,到成为其中的一个会长,王敏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

  去年8月,王敏第一次听到“社区社会组织”这个名词,是社区干部向她讲解的。

  彼时,“社区社会组织”对许多哈尔滨市民来说都是陌生词汇。前年底,哈市出台了《哈尔滨市社区社会组织备案管理暂行办法》。也只是在去年,“百度”百科中才出现了这个词条:“社区社会组织是指由社区组织或个人在社区范围内单独或联合举办的、在社区范围内开展活动的、满足社区居民不同需求的民间自发组织。”

  这之前,王敏从没想过自己能发起成立一个正规组织。

  王敏的妈妈一直集邮,常与市内一些老年集邮爱好者沟通。这群老年邮票迷有深厚的邮票知识,年轻人想学,却又找不到和他们“对接”的途径,因为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共同学习和交流的场地。

  这是一个一直未解决的老问题。以至于79岁的邮票迷苑贺鸣说:“我们这些人的活动能力很差了,再不用自己的行为‘影响’出更多的邮票迷就没机会了。”

  机会出现在去年8月。抚顺社区以提供活动场地的方式,鼓励社区居民以个人名义成立社区社会组织。

  王敏的妈妈和“邮友”们提出,让王敏做发起人,注册成立社区集邮协会。

  注册程序很简单。只要有发起人、是15人以上团体,有固定办公场所,有团体宗旨、章程、活动范围等,就OK了。社区甚至还主动提供了办公场所,在接下来的申请、填表中,社区也及时指导,并很快通过了现场考核、登记备案。

  去年9月,王敏为会长的社区集邮协会正式成立。每周二是协会的固定活动时间。由于是正规组织,王敏对协会有很强的责任心,每次活动内容都与会员讨论、精心安排。王敏说:“集邮协会仿佛给我的人生打开了另一扇窗,学习邮票知识就像学到了国家发展史。”

  去年,跟王敏一样注册成立了社区社会组织的市民还有很多。

  周佩明是香坊区大庆街道办事处社会事务办的科长。她说,去年夏天,街道办到各个社区宣传和摸底,一个月后,各个社区就开始申报登记,情形十分火爆,平均每周收到两个注册社区社会团体的申请,街道办要马不停蹄地到相关社区考察,目前已有37家社区社会组织。

  香坊区民政局民间组织管理局沙启雷说,社区社会组织属于一种微型的社会组织,它的志愿性高,以市民的志趣相投为基础,别的组织替代不了它。因此,从去年这项工作启动时申报就很踊跃。目前,香坊区已注册成立了917家社区社会组织。

  在道里区,这个数量几乎每天都在变。2日,记者采访时,道里区是533家,但到了9日已经达到550家。道里区民政局民间组织管理办公室科长齐艳敏说,这个数字随时在变。道里区共有19个街道办、108个社区,社区社会组织分布并不均匀,一些凝聚力高的社区成立的社会组织会多一些。

  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说,目前,全市共注册成立了1600余家社区社会组织。社区社会组织快速发展的背景是,随着我国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由政府承担的部分社会职责逐步向社会转移,部分管理权限下放给社区。希望能让社区中具有影响力的人士发挥作用,增加居民与社会的交流和接触,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提升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也能通过“兴趣小组”来丰富市民的业余生活。发展社区社会组织,我市还处在初步探索阶段,现在香坊区和道里区进展得比较快。


  “社区认同”必有一款适合我

  除慈善救助、卫生服务、老年人协会、文艺体育这些组织外,环保协会、相亲协会、集邮协会和金点子协会等也不一而足。这些“必有一款适合你”的组织,让居民在社区认同中产生“社区情结”

  1月10日,“金点子协会”在香坊区景和社区备案登记。区别于个人发起的协会,这个协会是由景和社区发起的。社区党委书记谢威说,成立这个协会是为了打破社区的局限,加强社区间,以至于区和区之间的交流。目前共有28名会员,是香坊区、道里区、道外区几个社区主任和协会的会长、街道办的工作人员。这个协会主要为加快社区发展、创新社区管理提供参考。现在,已有5名会员提出6条“金点子”,如:社区网格管理人员考核制度、社会工作协会分担制度、协会考评奖励机制细则等。

  景和社区共有4290户、12190名居民,已成立了妇女维权协会、志愿者协会、残疾人协会、计划生育协会、老年人协会、环保协会、同心歌友团、红歌艺术团、金秋舞蹈团、歌舞艺术团、松乐舞蹈团、金点子协会共12个社区社会组织。

  齐艳敏说,道里区按服务功能设有社会服务类、文体活动类、慈善救助类、维护权益类四大类社区社会组织,涉及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卫生、社会福利等各领域。城区各街道、社区普遍建有社区慈善超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家养老社区服务站、老年人协会、文体俱乐部等社区社会组织。

  各个社区出现什么样的协会,主要依据社区居民的意愿和特长。比如道里区抚顺社区,有环保、关心下一代、乒乓球、相亲、集邮等协会。在香坊区红旗街道办有兵妈妈协会。

  在社区社会组织发展较快的地方,一位市民只要想在家门口参加社会活动,很容易找到“组织”。乒乓球协会会长王教银为此用了一句广告形容:“必有一款适合你。”

  乒乓球协会在社区有两个活动室、三张球台。13个协会成员每天分时段去打球。“以前谁都不知道社区是个啥概念,现在大家都觉得社区好。”王教银说,大家都以是抚顺社区的居民为骄傲,现在乒乓球协会吸引来百余名市民,其中不少是其他社区来的。

  社区里的“第二人生”

  社区社会组织像一个“兴趣关系网”。一些市民因加入社区组织而“开发”了生活的另一面,一些市民的困难则因这些组织而解决或缓解

  家住道外区的老李正在帮儿子筹备婚礼。“房子装修完了,喜宴订好了。”这个婚礼似乎与其他人的没什么不同,只是婚礼主角的相识平台不那么大众化———新人是通过“相亲协会”认识的。

  老李曾经很为儿子的婚事操心。“都快三十了,高不成低不就的,我和他妈能给他介绍的都介绍过了,但认识的人有限啊,碰不着合适的。”老李的儿子是律师,忙于工作疏于找对象,弄得老李老两口干着急。

  转机出现在去年的一次晨练中,老李听说哈市有个“相亲协会”。“我听说是在政府注册的,半信半疑,政府还管这个吗?”老李决定亲自考察,鉴别是不是设托坑钱的黑婚介。

  相亲协会把每个征婚者的信息打印好,塑封挂在社区附近,每到周六、周日还到各个公园里“巡展”。想找对象的人或其父母在现场可互留电话。在约见过5位姑娘后,小李与现在的未婚妻相亲成功了。老李说:“我跟协会的会长赵师博在这之前不认识,后来听取他的一些建议,相亲成功的几率就大了。”

  老李口中的“赵师傅”叫赵广军,也是遇到了子女找对象的难题才想到当这个“大红娘”。“现在大龄青年多,婚介市场乱。”起初,赵广军在兆麟公园搞相亲大会,去年8月,他通过抚顺社区注册成立了社区社会组织“相亲协会”。

  有了政府把关,参与者放心了。休息日在各个公园开现场相亲会,平时在社区附近“挂单子”。征婚者的信息在百姓广场挂了一冬天,现在,协会已促成了300多对。赵广军希望协会再壮大一些后,可以做些助养孤儿、助学贫困生等慈善工作。

  赵广军的“愿景”在三姓社区的爱心公益协会已实现了。社区里的小丹莹今年获得了1万元来自爱心公益协会的助学金,和小丹莹一起领到助学金的,还有社区里的其他9名孩子。

  另一部分市民,则在社区社会组织中让自己的特长“发扬光大”。在刚过去的这个冬天,道里区上红社区书画协会在冰雪大世界举办了“冰雪书画廊”作品展。去年,书画协会还与哈尔滨工程大学学生联谊,义务教授学生书画。

  “官方身份”带来的效应

  注册后的社区组织,令居民把对个人的信任上升为对“官方组织”的信任,更放心地参与或接受其提供的活动与帮助,也令社区社会组织发挥了更重要作用

  南岗区荣市街道办三姓社区的爱心公益协会虽然是由社区出面注册成立的,但却是从一个个人发展而来的。社区党委书记丛晓薇说,社区友联休闲广场的总经理杨国强常年帮扶社区内的贫困孩子,但很低调,从不接受采访。他能和需要帮助的孩子“对接”,是因为社区干部的推荐,完全出于对社区干部的信任。后来,社区内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人也表达了想助学、助困的意愿。社区为了发动更多人表达爱心,并让这种帮扶能长期进行、帮出成效,而不是谁“拍脑门”的一次冲动,去年底由社区内的友联广场、龙电集团及其他爱心企业发起,注册成立了这个爱心公益协会,制定了协会章程,目前有会员20余家,都是有慈善意愿的驻社区单位。

  协会的成立将爱心人士对社区干部个人的信任,变成了对正规协会的信任。丛晓薇说,对于社区内的贫困孩子、老人,都由协会成员开会评议其是否真正需要帮助,并建立跟踪机制,反馈帮扶效果。目前,协会共助学11人,每个孩子每年得到1万元助学款。协会还定期捐赠实物帮助社区内的低保户。

  “信任”和“透明”是慈善类组织发展壮大的前提。其他社区的慈善类社会组织成员也提到,正是由于这些组织通过政府审批变成“正规军”,有了可遵循的章程,他们才愿意加入。

  目前,哈市其他区也正在推进社区社会组织的建设,目前这1600家社区组织只是“先遣队”。

  抚顺社区党委书记韩志荣说,社区首先要给协会准备好活动场所。抚顺社区采取的是政府投入和争取外援的方式,立足使用面积4900平方米的新社区,辟建了书画、创作、声乐等24个功能室,无偿对社区社会组织全天候开放,还添置了电脑、电视、DVD、摄像机、钢琴等150台设备,无偿提供给社区社会组织使用。另外,一些居民小区里本来就有文艺团体,只不过比较松散。社区重新整合这些文化队伍,纳入规范管理。比如抚顺社区的艺术团就整合了分布在各小区里的文艺团体,现在成员达到1200余人,从创作、培训到演出都有专业人士。另外,很多社区都在探索建立激励机制,表彰先进的社区社会组织,激发社区社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

首页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代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