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高贵与尊严
2012-06-21 11:02:57 来源:东北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高贵与尊严

  黑龙江大学民商法学研究中心教授 王歌雅

 黑龙江大学民商法学研究中心教授王歌雅。东北网记者 李倩 摄

  最美教师张丽莉的事迹已经家喻户晓。张丽莉犹如一个时代的符号,象征着“高贵”与“尊严”。她用自己的躯体,托起明天的太阳;她用自己的无私,谱写人性的辉煌;她用自己的牺牲,诠释教师的崇高;她用自己的生命;践履职业的操守。

  一、高贵:源于无私的生命

  千百年来,人们不仅将教师界定为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将教师的职业操守界定为“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克尽职守、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奋发图强,已然成为教师的工作常态;关爱学生、无私奉献、教学相长、相互砥砺,已然成为教师的工作形象。尽管如此,当张丽莉老师舍身挽救行将遇难的学生生命时,我们还是被她的无私与牺牲震撼了、感动了,我们也切实感受到了人性的崇高与操守的伟大。当我们的心灵深处充溢感动与敬佩的情愫时,我们深切地懂得:教师是用生命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教育事业;教师也是用牺牲践履着爱生重教的职业操守。张丽莉,是优秀教师的代表,是高贵的代名词。

  二、尊严:源于崇高的人性

  舍身救人,犹如舍生取义;舍己为人,犹如铁肩道义。曾几何时,教师被赋予了舍己救人的神圣使命?是《教师法》吗?是《义务教育法》吗?都不是!它只能是教师的“心法”——教师崇高的职业操守!当全国各地的民众纷纷向张丽莉老师表达朴素的关爱与真诚的慰问时,当热心的市民默默地向张丽莉老师表达真挚的敬意与虔诚的祝福时,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大爱无疆的力量与舍己救人的崇高。这种力量与崇高,来自无私与无畏,来自虔敬与奉献,来自牺牲自我、成就他人。如果没有对教师职业的敬畏,没有对学生生命的敬重,断不会舍身救人、舍己救人。这是人道主义的精神与情怀。张丽莉,是见义勇为的代表,是尊严的代名词。

  三、美丽:源于爱心的传承

  张丽莉老师,正值花季的年龄。她的职业生涯,散发着青春与美丽的光彩;她的人生旅程,充满着幸福与美好的憧憬。然而,一场意外,她的身体、生命、健康与健全,遭遇无情的摧残。她用自己的身躯,挽救了学生的生命;她用自己的健全,托起明天的太阳。她用无私与奉献,传递了爱心、谱写了伟大;也用生命与健康,诠释了崇高与辉煌。如果社会中人、各行各业,均能秉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爱吾爱以及人之爱,想吾想以及人之想的情怀,那么,何来意外与伤害?当人们发出“最美,多点儿;受伤,少点儿”的感慨与呼吁时,我们再次感受到“危难之际见真情,沧海横流显英雄”的珍贵与无悔。张丽莉,是无悔英雄的代表,是美丽的代名词。

  四、敬重:源于心灵的震撼

  张丽莉老师的义举,感天动地、可歌可泣。无论用怎样的语言描述她、评价她,无论用怎样的荣誉奖励她、表彰她,都不足以表达敬仰之情与珍爱之意。因为,生命诚可贵,身躯价更高。若为操守故,两者皆可抛。张丽莉老师,舍己救人、见义勇为,理应得到民众的厚爱;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理应得到国家的嘉奖。然而,怎样的厚爱与嘉奖,才能使张丽莉老师犹如原初一般亭亭玉立于讲台?只有凤凰涅磐,才能使张丽莉老师秉持着心灵的高贵与人性的尊严,巍然屹立于神圣的讲台!尽管时事变迁、岁月沧桑,但我们坚信:学生不会忘记,民众不会忘记,民族不会忘记,共和国不会忘记。张丽莉,是普适价值的代表,是神圣的代名词。

  五、榜样:源于卓越的力量

  常言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张丽莉老师,作为我国教师的代表,既向我们展现了中国优秀教师的风采与风范,也向我们展现了中国优秀教师勇于担当的情怀。我们学习张丽莉,不仅要学习她忠于职守的无私精神,也要学习她忠于事业的奉献情怀。要让灵魂的震撼化作自身的实际行动——做好本职工作,认真教书育人,忠于教育事业,提升教学质量。要让张丽莉老师无私奉献的精神,成为教学活动中的灵魂。张丽莉,是优秀教师的代表,是榜样的代名词。

责任编辑:代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