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旅游
搜 索
大美龙江金秋行:从“赫哲文化村”到“最美东极”
2012-10-02 08:04:54 来源:东北网  作者:李倩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0月2日讯(记者 李倩)驾车自哈尔滨出发,疾驰1500多公里,终于到达祖国的东极,也是本次自驾之旅的终点站。

  25日晚入住同江,天已经黑了,早上用过简餐后,才有机会细看看这座城市,这座位于松花江与黑龙江交汇处的边境城市,过去的土名是“拉哈苏苏”,意思是“废墟”,如今早已大变了模样,以其秀丽的自然风光,独具魅力的民族风情让人心仪神往。其中三江口、街津口两大AAA级景区,已经成为我省东北部知名的旅游胜地。虽然地处边陲,但自从哈尔滨到同江的公路——哈同公路通车后,这里的交通状况有了很大改善,同江到佳木斯现在不到3个小时。


同江市貌。 东北网记者 李倩 摄

  早上8点,临江而住的我们,步行前往著名的“三江口”,所谓“三江口”,是指位于同江城东北4公里处,黑龙江与松花江的汇合处的河道,水色分明,一黑一黄,自西而东流的黑龙江,水呈墨绿色,平缓而坦荡,而松花江泥沙较多呈黄色,这段河道东流数十里不混,俗称“混同江”,在三江口,松花江与黑龙江相遇却各不相融,宛若两个人在努力的适应对方的,了解对方的人,相遇、相知到最终相融。当地人说三江口的美不止一季,春季来到三江口,界江冰排看不够;夏季来到三江口,松黑分明吸眼球;秋季来到三江口,金色福田显丰收;冬季来到三江口,白雪皑皑冰上游。


三江口。 东北网记者 李倩 摄

  沿着江畔路一直行走,便到达了起点广场了。这里有三江口的标志性建筑——同三公路标志塔,一个巨大的S型围绕着一个三角体,显得异常雄伟,格外扎眼。对比之下同三公路零起点纪念碑就成了一个小雕塑,可别看它小,它可是来这游客必“摸”的一景,因为当地人说,摸了零点纪念碑就能“起点儿”,幸运就开始了。


起点广场。 东北网记者 李倩 摄

  离开起点广场,一侧的圆形尖顶的建筑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打听之下才知道,这里竟是赫哲族博物馆,说起赫哲族,不少人首先想到的就是一首动听的民歌《乌苏里船歌》,而同江市就是全国“六小”民族之一的赫哲族的主要聚居地,全国赫哲族人口的1/3居住在这里。博物馆内展出了大量的文物、动植物标本、和生活用具等,给我们普及了过去赫哲族风俗知识,可现在赫哲族的生活是个什么样子,我们不禁想去一探究竟。


 

  10点20分,我们抵达了距同江市60公里的,赫哲文化的发源地和赫哲人的主要居住地——街津口,讲解员赫哲族老人尤秀芸一身古老的传统装扮,边走边为我们讲着赫哲族的故事,虽然赫哲族没有文字,但凭借口口相传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文化财富,这个民族的文化底蕴并不苍白。


身着传统服装的尤秀芸老人。 东北网记者 李倩 摄

  热情的尤秀芸老人告诉我们,赫哲族的先人们很聪明,他们能用淡水鱼皮做成衣服,能靠两块木板翻山越岭,靠两块木板下江捕鱼。在东北这样艰苦的环境里,他们夏天穿鱼皮,冬天穿兽皮,顽强的生存了下来。老人说,过去的棉线渔网捕鱼困难,聪明的赫哲族人,就用猪血染了渔网,晒干了再捕鱼,这样的网不但有腥味吸引鱼还不易被察觉,这一方法被汉族人学习后,至今还在沿用……


赫哲族博物馆。 东北网记者 李倩 摄

  长期与大自然为伴,靠自然给予之物生存的赫哲人,相信万物皆有灵,老人说,她姓尤,尤姓的赫哲人崇拜黑熊,因为他们的祖先在危难的时候被一只黑熊救过,祖先感念黑熊的救命之恩,从此世代感恩供奉。

  赫哲人除了有信仰,还热爱音乐与舞蹈,渔猎生活、渔猎资源、食鱼文化都可以成为他们传统说唱的灵感来源,尤秀芸老人就现场为我们演唱了一曲“伊玛堪”,这种没有伴奏的说唱将松花江里的“三花五罗十八子”以赫哲语娓娓唱出,让听者身心都愉悦起来。


  本打算离开同江的我们,在当地人的再三推荐下,前往了同江市区的百年历史的拉哈苏苏海关旧址博物馆,来了才知道它的存在不仅是列强侵略中国的罪证,也见证了同江这个古城的变迁。

  拉哈苏苏海关也称同江海关,坐落在同江市区北端。是由英国建造的黑龙江省三座海关之一(其他两座海关已不存在)。馆内收藏者大量珍贵的照片,博物馆所在的房屋也有百年历史,如果有机会来这里参观除了一睹馆内的珍贵藏品,一定要看看这座老房子的屋顶,这房子屋顶的4角都是圆形的,十分罕见。


拉哈苏苏海关旧址。 东北网记者 李倩 摄

  领略了同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我们出发前往东极抚远,198公里的路程我们行驶了3个多小时,14点35分,我们抵达抚远县,准备前往我们整个旅程的终点站——黑瞎子岛,打听之下得知,抚远到黑瞎子岛还有32公里的路程,想到神秘的黑瞎子岛就在眼前了,我们不由得激动起来。


黑瞎子岛一侧的俄罗斯教堂。东北网记者 李倩 摄

  沿抚乌公路而行,便到了黑龙江上的临时渡口,江面上横着座可行驶中型旅行車的浮桥,长约100米,过浮桥后便可看到一個设施简易的边防站,过往车辆都要在这里接受例行检查,尽管黑瞎子岛开放了旅游,但个人自驾旅游还不能随意上岛,需要有关部门的通行证明。再前行不久,就是黑瞎子岛了,岛上很平坦,小树和绿草很是茂密,景致与陆地上大多湿地并没有什么不同,如果不是视野可及的明显边界线上的铁丝网,也许你不会理解这个岛的特殊意义。


 

  导游介绍说,黑瞎子岛是个冲击平地,因早先常有黑熊出沒,因此得名。它位于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交汇处,又名抚远三角洲,全岛拥有93个大小岛屿及沙洲,其面积相当于1/3个香港,500多个珍宝岛。

  据导游说,在以保护环境为前提,追求原始自然风光与人为建筑最完美结合的原则下,现在的黑瞎子岛已建成木屋别墅、大型游客服务中心、观光大道等许多新设施,与游客最初上岛只能游览黑瞎子岛湿地相比,旅游开发进展很顺利,同时连接黑瞎子岛和中国内陆的“神州东方第一桥”也已开通,大大丰富便利了黑瞎子岛的旅游。但由于时间有限,我们仍旧没能完整的领略“黑瞎子”岛的风采,有一些遗憾。


三江口岸边的景观建筑。 东北网记者 李倩 摄

  也许“没有遗憾的旅程,便不是好旅程”,整个自驾之旅仍有许多美景没来得及去一探究竟,但我相信旅途中的美可以分享,但旅行的感受仍要您自己慢慢的体会,希望我们这次探访龙江的自驾之旅不是一个终点,而是为您的旅行开启了一个“起点”。


 

  小贴士:

  同江和抚远都有许多天然优质的大渔场,所以有机会到这两个地方的游客一定要享用一顿“丰盛的鱼宴”,你可能很难想像一桌子近十种、不同模样、烹调各异的鱼吧,红烧的、油炸的、生吃的绝对让你大饱口福,大呼过瘾。

  自驾出行路线:

  同江市——三江口——起点广场——赫哲族博物馆——拉哈苏苏海关旧址——街津口——抚远——太阳广场——渔展馆——黑瞎子岛旅游名镇

  参考距离:

  同江市距街津口60公里

  同江市距抚远县198公里

  抚远县距黑瞎子岛32公里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高长利